杭菊
0 赞数:0 #菊花#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杭菊花简称杭菊,因原产于浙江杭州等地,所以叫做杭菊花,为菊科植物的变种,以干燥的头状花序入药,商品有杭白菊、汤黄菊、烘黄菊之分。据了解,杭菊是「菊花茶」的主要原料,自古以来即为药用植物,经济价值高。采收盛开的花朵,经烘焙後可作香料、药用,冲泡菊花茶能当养生保健饮料;除此之外,也为观花植物。
详细介绍 PROFILE +

杭菊花形态特征

花序扁球形、不规则球形或稍压扁,直径多1.5~4cm。

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外围为数层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中央为管状花。

气清香,味甘、微苦。

花嫩时可食,也可入药。

杭菊花的功效与作用

杭菊花是属于白菊的一种,可以入药。其味甘、性寒,具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等功效。

1、疏风清热:杭菊花能够清热降火,是降火良药,因为风热外感或温病初起而导致的外感风热、头痛、痤疮、喉咙发炎、口腔溃疡,有一定治疗作用。

2、平肝明目:杭菊花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是维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饮用杭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

杭菊和杭白菊一样吗

不一样。

杭菊按颜色可分为杭白菊和杭黄菊,白色的杭菊就是杭白菊。

除了颜色不同以外,其加工方法也不同,杭白菊一般是采摘花序,经过蒸煮,然后晒干。杭黄菊则是采用直接烘干的方法。

杭菊是宿根性草本植物,秋季采摘,杭菊除了茶用外,亦可药用,一般杭黄菊入药,杭白菊入茶。

杭菊花栽培方法

裁培管理

杭菊花喜地势高燥、背风向阳、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不宜在洼地、碱地种植。桑园、茶园可以间作,丘陵地或屋边隙地亦可培植。

留种选苗

杭菊花在第三次采取后,用刀斩除地上部分,随即培土覆盖焦泥灰、著糠,以防根部受冻。

幼苗出土后高1尺时打顶,以促其生长健壮。

菊苗一般丛生,粗细不一,故应边拔、边选、边种。

整地下种

无前作物的土地,冬至时进行翻地,以使土壤充分风化,提高肥力,如有间作物时,可在清明前后进行。

整地后于清明至谷雨选阴天下种,间作的行距3~3.5尺,株距08~1.2尺,每亩约1500~2000丛。

单作的行株距可密一些,每亩约1000~6000丛。

施肥

分四次进行。

第一次,施基肥于翻地时施入河泥100~150担,堆肥30担,缸岩20斤,移植时再施入人粪尿3担(加水一倍施用)。

第二次,菊苗返青后施人粪5担,加水二倍冲淡作催苗肥用。

第三次在夏至前后,桐乡县一带施腐熟蚕砂,每亩10~15担。

第四次于大暑孕蕾期施用硫酸铵10斤。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雨后转晴,土壤坚实,杂草容易滋生,应及时中耕除草。

打顶: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在移植前一周,苗高1尺左右时打去顶梢约2~3寸;第二次在芒种前后植株抽出3~4个1尺长新枝时,打去分枝顶梢,第三次在小暑前再打顶梢一次。

培土:夏至后必须进行培土。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黄娄病、叶斑病、锈病,早期可用波尔多液喷洒防治,同时注意排水。

发病后可用02度石灰硫黄合剂防止蔓延。

虫害有蚜虫蛀心虫等,蚜虫可用6%可湿性六六六粉防治;蛀心虫常在5月间危害,咬断茎梢,故发现菊苗尖端折断,立即摘去断处以下一节,收集焚毁。

杭菊花收获加工

因花蕾形成有先后,故需分次采收。一般自立冬前后3~4天到小雪共采花3次。采花应在花办平直,花心完全散开,花色清白时,选晴天露水干后或下午采摘。

不可采露水花,否则花朵内含水较多,不易干燥而引起腐烂,每亩单作可收干花100-120斤,桑园间作70-80斤。

鲜花采回后挑选分档,然后晒至半干,使色转白即可加工。

加工分蒸,烘二法:

蒸花:把晒瘪的花放蒸笼内,铺放不宜过厚,一般厚1寸左右,将花朵上下对面排列。蒸时注意火力,猛而均匀,笼内温度保持90℃左右,蒸约3分钟。然后将花放竹帘上爆晒,中间夹放麦秆,使其通风,经2天日晒,上下翻动一次,晒到花心完全变硬为止。

烘菊:通常以黄菊为主,将鲜花置烘架上用炭火烘焙,烘干为止。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8486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