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是中国进口最多的商品,尤其是在高端制程工艺上存在短板,如7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芯片,仍需大量进口,严重制约产业自主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自2018年以来,中国每年的芯片进口额都超过了3000亿美元,长期处于“买买买”的状态,在2024年中国在芯片上的进口总额更达到了2.74万亿人民币,占全球40%。
原油一直是中国主要进口商品,其进口金额长期位于中国进口产品榜前列。在2024年,中国原油进口金额为2.3万亿人民币,仅次于芯片,是中国的第二大进口商品。不过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原油的进口量却同比下降了2%,进口金额也减少了647亿元人民币。
中国钢铁产量常年居全球首位,2024年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超11亿吨,进口额达9406亿元,是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商品之一。铁矿砂即铁矿石,凡是含有铁元素或铁化合物的矿石都可以叫做铁矿石;但是,在工业上或者商业上来说,铁矿石不但是要含有铁的成份,而且必须有利用的价值才行。中国进口铁矿砂的主要国家有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加拿大、南非等国。
我国虽为电子制造大国,但在高端服务器、专业测试仪器、部分核心零部件上技术不足,依赖进口。这些设备对科研、高端制造至关重要,进口有助于产业保持竞争力。2024年进口额达5600多亿元,在中国进口商品榜上位列第四,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制造设备、存储部件等领域。
我国虽是世界上铜产品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依赖国外进口,2024年铜矿进口额约4800亿元。铜在电力传输、电子制造、建筑装饰中广泛应用。中国铜矿储量有限,开采难度较大,主要从智利、秘鲁等国进口,保障国内铜加工、电气设备制造等产业发展。
天然气是优质、高效、绿色清洁的低碳能源,为中国十大进口商品之一,2024年累计进口量约1.2亿吨,进口额约4600亿元。当前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还不完备,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总体而言,中国天然气有良好发展前景,但资源品质总体偏差,未来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应加强理论、技术攻关,常规与非常规气并重,以推动中国天然气快速发展。
中国2024年进口大豆超9000万吨,进口额约3750亿元,是全球最大买家。大豆是食用油和豆粕的主要原料,豆粕又用于畜禽养殖。因国内耕地有限,难以满足大豆需求,大量从巴西、美国进口,维持油脂加工和畜牧业的稳定。如今农业农村部已从2019年起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增加大豆种植面积约1000万亩,2020年达到1.4亿亩。尽管如此,大豆进口量仍然是国内产量的5倍多。
2024年煤炭进口量约3.5亿吨,进口额约3700亿元,在中国进口商品排名榜中位列第八。我国煤炭进口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等沿海省市,东南沿海地区与主产地运距远、运输成本高,进口煤经济性、实用性较高,已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电厂的重要补充。近几年来,进口煤在我国煤炭供给中的占比持续提升。
我国2024年药品及药材的进口额达3600多亿元,位于进口商品榜前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对特效新药、罕见病药物及高品质中药材需求增大,而国内在部分原研药研发、稀缺药材培育上尚需努力,需要进口药品和药材补充市场,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2024年初级形状的塑料累计进口量达3000多万吨,进口额达3100多亿元,是中国进口最多的商品之一。塑料广泛应用于包装、汽车、建筑等行业,不过国内塑料生产在高端树脂、特殊塑料品种上存在缺口,需要进口来满足多样化需求,助力下游产业创新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