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名录查询 西藏传统技艺非遗有哪些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0
导语

西藏地域辽阔,资源丰富,长久以来,勤劳的西藏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虱雕、藏戏、卓番林、藏药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积淀厚重、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一朵绚丽的花。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藏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就有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藏族造纸技艺、风筝制作技艺(拉萨风筝)、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族锻铜技艺)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西藏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西藏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Ⅷ-21 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 贡嘎县文化局(文物局)
Ⅷ-21 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 江孜县文化和旅游局
Ⅷ-47 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 西藏嘎吉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Ⅷ-69 藏族造纸技艺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 拉萨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有限公司
Ⅷ-80 藏族雕版印刷技艺(波罗古泽刻版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江达县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文化局
Ⅷ-88 风筝制作技艺(拉萨风筝)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Ⅷ-101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泽帖尔编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
Ⅷ-120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族锻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 南木林县文化和旅游局
Ⅷ-120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刀锻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拉孜县 拉孜县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Ⅷ-120 藏族金属锻制技艺(扎西吉彩金银锻铜技艺) 传统技艺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 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文化和旅游局
Ⅷ-124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扎念琴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拉孜县 拉孜县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Ⅷ-141 藏香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尼木县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文化广播影视局
Ⅷ-141 藏香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 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直孔替寺管理委员会
Ⅷ-141 藏香制作技艺(敏珠林寺藏香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
Ⅷ-153 晒盐技艺(井盐晒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芒康县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文化局
Ⅷ-199 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拉萨市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
Ⅷ-264 擦擦制作技艺(拉萨擦擦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Ⅷ-285 传统帐篷编制技艺(巴青牛毛帐篷编制技艺) 传统技艺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

声明:以上西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西藏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技艺项目介绍
风筝,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深受人们喜爱。风筝出现于中国东周、西周春秋时期,被称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经过汉、唐,宋、元等朝代的发展有了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2006年,山东省潍坊市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乐器造型简练优美,结构合理,做工精巧,音色纯净,为历代音乐爱好者所喜爱。古往今来,凡民间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迎神赛会,或宫廷、官府举行重大的政治、军事和宗教活动,都要演奏民族乐器。民族乐器的制作技艺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传统手工技艺,流传至今,影响深远。中国民族乐器制作品种繁多,技艺精湛,蜚声中外。其中长子响铜乐器、朝鲜族民族乐器、苏州民族乐器、蔡福美制鼓和维吾尔民族乐器的制作技艺较有特色。 【展开全部】 【 详细>>】
晒盐工艺是手工技艺中较为特别的一种,它的存在形态与一般的非物质文化不同,其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关系密切。它以海水作为基本原料,并利用海边滩涂及其咸泥(或人工制作掺杂的灰土),结合日光和风力蒸发,通过淋、泼等手工劳作制成盐卤,再通过火煎或日晒、风能等自然结晶成原盐。整个工序有10余道,纯手工...操作,却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千年古盐田被列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其井盐晒盐技艺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藏香是藏区雪域神山中稀有的“天木”,佛经中有诸多记载, 天木香是佛教礼佛供养之上品,是显密典籍中记载著名的五种殊胜供香之一。藏医称天木为小沉香,据藏医典籍记载:天木纯净无染,为养生疗病之良药,辟秽化浊,除恶防虫,通络疏窍,熏治毒疮怪病,袪散山瘴邪气之效。藏香制作历史可追溯到1300年前,此后便有了吞...巴村老百姓家家户户制作藏香的传统,沿袭至今。藏香配料考究,制作精湛。 虽然藏香历史悠久但是藏香的制作对现代人来说还是一门很神秘的技艺,弘慧小编就为大家揭开藏香制作的神秘面纱。2008年6月7日,藏香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藏族人民常用的毛织围裙在藏语中称为“邦典”,具有装饰、耐寒等功能。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杰德秀镇是藏族围裙的主要产地,因而有“邦典之乡”的美称。日喀则地区江孜县是西藏著名的地毯之乡。2006年,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自人类出现以来,矿物颜料就与人类相伴至今,人类最早用来绘制壁画的是矿物颜料,在中国已发现的最早利用天然色彩的例子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矿物颜料作为唐卡最基本的原料,其永不褪变的色彩与矿物颜料是密不可分的。颜料矿物具有色彩鲜艳、洁净,可保持千年而不褪色的特点。由于这些颜料矿物...是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下形成的,并具有较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用这些矿物颜料所绘的各种画,其颜色能保持经久不变。2011年05月23日,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甲米水磨坊约建于公元17世纪,磨坊显现了中国藏族人民机械制造和谷物加工的杰出才能,它充分利用天然泉水,以节能、无污染的方式磨制糌粑。但由于水磨效率不高、产量低,所以甲米水磨坊受到了电动磨面工具的冲击,发展前景不甚乐观,亟待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标准,甲米水磨坊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应包括水磨坊机械制作技艺以及糌粑加工技艺两部分。2006年05月20日,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传统帐篷编制技艺(青海藏族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5月24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俊县申报的传统帐篷编制技艺(青海藏族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详细>>】
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四川省德格县、西藏自治区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包括造纸、制版、印刷等程序,造纸以瑞香狼毒草的根作原料,制作技艺属于浇纸法系统,独具特色。2006年5月20日,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80。2009年,德格印经院雕版技艺成功进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 【展开全部】 【 详细>>】
藏族的造纸法是随着文成公主进藏,带去一些造纸工匠而发展起来的。8世纪以来,为译经之需要,藏族人民不断学习、借鉴周边民族先进的造纸技艺,就地取材,生产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藏纸。藏纸以瑞香狼毒、沉香、山茱萸科的灯台树、杜鹃科的野茶花树为主要原料,根据原料品质的差异,可以制成各种不同用途和等级的藏纸。200...6年藏族造纸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