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最新的中国芯片品牌榜发布了,一起来看下本次发布的榜单的品牌数据情况吧。中国芯片十大品牌排行榜,此次榜单共收集了中国芯片行业超过28个品牌信息及82520个网友的投票做为参考,发布的品牌榜单由CNPP大数据平台提供数据支持,综合分析了中国芯片行业品牌的知名度、员工数量、企业资产规模与经营情况等各项实力数据,发布了本榜单数据,仅供方便用户找到好的品牌参考使用,具体榜单请按最新更新数据为准。
1、原材料
由于国内化工行业发展较西方起步较晚,缺乏先进材料的研发投资和人才储备,日美等国外企业卡住了大硅片、光刻胶、刻蚀剂、特纯气体等材料。而材料的底层是化学,在短时间内很难做到技术突破,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沉淀和积累。只有不断尝试和犯错,不断研发,才能取得成果。
2、设备
众所周知,芯片半导体的生产离不开高端的设备,每个过程都需要专门的设备才能进行,刻蚀、CMP、CVD、PVD、光刻机、量测设备等一系列都是芯片制造不可获取的,而且随着芯片工艺的升级,设备也需要进行更新换代,而核心设备的研发一般来说需要5-10年的时间。目前,我国支持生产14纳米以下芯片的先进制程的设备和国外还有较大差距。
3、EDA
这是芯片设计不可或缺的软件。如果没有EDA软件工具以及IP授权,即便是再天才的工程师也无法设计出好的芯片。EDA需要懂计算机、算法、工艺、器件、电路设计的跨学科人才。这块全球只有三家巨头,其中两家是美国公司,而国内在EDA方面才刚起步,公司也很少。
4、制造工艺
如今,最先进的工艺制程已经到了3纳米,台积电和三星率先实现了量产。而在大陆目前最先进的是中芯国际的14纳米,和国外先进的工艺制程差距在三代左右。所以老美敢于封锁14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技术和设备。
5、人才匮乏
由于我国在半导体行业起步较晚,相关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大学专业课程还不太完善,我国缺少顶尖的架构师和研发人员,而底层技术的突破就需要大量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数学家等跨学术的人才去突破。
总结来看,国产芯片最大的技术难点在原材料、设备、EDA、制造工艺以及人才等五大方面,每个方面都需要时间去突破,因此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