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牙缝刷有几种规格
规格型号 |
刷头直径 |
适用场景 |
XXS 号 |
0.4~0.6mm |
极窄牙缝,牙齿排列紧密,几乎无肉眼可见缝隙 |
XS 号 |
0.7~0.9mm |
较窄牙缝,轻微食物嵌塞,牙龈健康无萎缩 |
S 号 |
1.0~1.3mm |
中等宽度牙缝,日常食物嵌塞或轻度牙龈萎缩(牙缝肉眼可见但不宽) |
M 号 |
1.4~1.8mm |
较宽牙缝,明显牙龈萎缩、牙齿松动或戴种植牙 / 义齿后的缝隙 |
L 号 |
1.9~2.5mm |
宽大牙缝,如严重牙周病导致的牙龈萎缩、多颗牙齿缺失后的邻牙缝隙增大 |
LL 号 |
≥2.6mm |
特宽牙缝(如术后创口、大型义齿间隙),需定制化清洁 |
二、牙缝刷怎么选型号
1. 自测牙缝宽度:3 种简易判断方式
肉眼观察法:面对镜子,微笑或轻扒嘴唇,观察牙缝是否能看到明显间隙:
无明显缝隙 → 选 XXS/XS 号;
缝隙隐约可见(约 1mm)→ 选 S 号;
缝隙明显(≥1.5mm)→ 选 M/L 号。
牙线测试法:用普通牙线穿过牙缝,若:
轻松穿过且无阻力 → 适合 XXS/XS 号;
轻微阻力但能穿过 → 适合 S 号;
牙线易断裂或无法穿过 → 需用牙间刷 M 号及以上。
牙签对比法:普通牙签直径约 1.5mm,若牙缝能轻松容纳牙签 → 选 M 号(1.4~1.8mm);若容纳后仍有多余空间 → 选 L 号及以上。
2. 结合口腔状况:特殊场景的型号调整
正畸人群:托槽与牙齿间的缝隙多为 0.8~1.2mm,建议选 XS/S 号细头牙缝刷,专门清洁托槽周围。
种植牙 / 义齿周围:种植体与邻牙的缝隙可能不规则,建议选 M 号弯柄牙缝刷(刷头可弯曲),贴合义齿边缘。
牙周病患者:牙龈萎缩导致牙缝宽窄不一,可准备 S/M 号组合装,针对不同区域使用。
3. 参考产品包装标识
大部分牙缝刷包装会标注“适用牙缝宽度”,比如:
“适合 0.7~1.0mm 牙缝” → 对应 XS 号;
“适合 1.0~1.5mm 牙缝” → 对应 S 号;
部分进口品牌会用“#00”“#1”“#2”等编号,需查看说明书对应直径。
4. 初次选购建议:从中小号开始试错
若不确定具体规格,优先买 XS/S 号组合装(如 0.7mm、1.0mm),试用时观察:
刷头轻松进入牙缝且刷毛不松散 → 型号合适;
刷头难进入或牙龈疼痛 → 型号过粗,换小一码;
刷头进入后左右晃动明显、清洁不彻底 → 型号过细,换大一码。
三、特殊设计的牙缝刷:按使用需求选择
1. 按刷头形状分类
圆柱形刷头:最常见,适合普通牙缝清洁;
锥形刷头(前细后粗):适合牙缝入口窄、内部宽的“漏斗形”缝隙(如老年牙龈萎缩);
扁平刷头:贴合正畸托槽、义齿边缘等扁平间隙。
2. 按刷柄设计分类
直柄式:适合前牙区(门牙)操作;
弯柄式(如 L 型、U 型):方便后牙区(磨牙)多角度清洁;
可折叠式:便于携带,适合外出使用。
3. 按刷毛材质分类
尼龙刷毛:硬度适中,适合大多数人群;
软胶刷毛:温和不刺激,适合牙龈敏感或术后人群;
抗菌刷毛:添加抗菌成分,减少刷头细菌滋生(适合牙周病患者)。
四、牙缝刷选错型号的危害与调整方法
1. 型号过粗的风险
强行插入会损伤牙龈,导致出血、红肿,长期使用可能加重牙周病。若出现此类情况,应立即换小 1~2 个型号。
2. 型号过细的问题:
刷头无法贴合牙面,清洁效果大打折扣,食物残渣和牙菌斑易残留。需及时换大 1 个型号。
五、牙缝刷选购渠道
1. 线下渠道
超市个护区:优先选标注详细规格的品牌。
2. 线上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