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缝合线型号对照表
不同地区对外科缝线型号的定义并不统一,比如中国常以号数表达,从细到粗为:1#、4#、7#、10#;美国药典则以零数表达,由粗到细为:1-0~10-0。具体各地区缝线和编号对照表如下:
中国编号(传统线号制)
中国编号采用数字表示缝线粗细,数字越大表示线越粗,如7号线最粗,1号线中等,0号线较细。例如,7号线常用于关腹或张力较大的组织缝合,4号线(相当于2-0)适用于一般软组织缝合,1号线用于胃肠道吻合等精细操作。
尽管这种编号方式简单易懂,然而它与国际标准并不完全一致,不过在部分医院,特别是一些传统手术开展较多的科室,如普外科、妇产科,在使用丝线、羊肠线等传统缝线时,仍在沿用这一编号体系。
美国编号(USP标准)
美国药典(USP)采用“数字+0”表示,0越多线越细,如10-0最细(眼科用),5-0适用于皮肤缝合,2-0用于肌肉或筋膜。USP标准全球通用,可吸收线(如Vicryl、PDS)和不可吸收线(如Prolene)均按此分类,便于国际医疗设备采购和学术交流。
欧洲编号(米制标准)
欧洲采用米制编号,如3.5、3.0、2.5等,数字越小线越细(3.5≈USP 0,3.0≈USP 2-0)。该标准在部分欧洲国家使用,与USP接近但更精确,适用于科研或高精度手术,如显微外科和心血管手术。这种高精度的编号方式特别适用于科研工作,以及像显微外科和心血管手术这类对缝线精细度和质量要求极为苛刻的手术场景,能够为手术的精准操作提供有力支持。
不同编号的使用场景
国内传统手术(如普外科、妇产科)仍部分使用中国编号,尤其是丝线、羊肠线等传统缝线。美国 USP 编号凭借其通用性,在进口缝线使用和科研文献交流中占据主导;欧洲米制编号则在欧洲特定医院以及对精度有特殊需求的手术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在多数情况下,全球仍以 USP 编号体系更为普及,但三种编号体系各自在其适用领域中持续为医疗事业贡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