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钢有几种型号?弹簧钢牌号有哪些?
弹簧钢的牌号是根据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用途等多个因素来命名的。因此,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命名规则和标准。以下主要介绍我国常用的弹簧钢牌号:
一、70号钢
1、概述:70号钢,一种具有较高强度的钢材,但其淬透性相对较低。它特别适合用于制造那些截面尺寸较小的弹簧,例如直径不超过15毫米的弹簧。在冷作硬化过程中,钢丝会经过冷状态下的缠绕成形,随后进行低温回火以消除应力。此外,70号钢的切削加工性也相对较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在淬火过程中变形可能较大。因此,这种钢材主要被用于制造小型螺旋弹簧、弹簧片、弹性垫圈以及止动圈等部件,且通常不需要经过淬火处理。
2、国际牌号对应:70号钢与俄罗斯的70、美国的1070、英国的060A72以及法国的XC70等牌号相对应。
3、成分范围:碳(C)0.67-0.75%,锰(Mn)0.50-0.80%,硅(Si)0.17-0.37%,硫(S)≤0.035%,磷(P)≤0.035%,铬(Cr)≤0.25%,镍(Ni)≤0.25%,铜(Cu)≤0.25%。
4、热处理制度:对于棒材,采用830℃奥氏体化和48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二、T9A
1、概述:T9A钢属于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和弹簧钢。经过淬火回火后,它展现出高硬度和韧性,但淬透性较差,且淬火时变形较大,塑性较低。因此,它常被用于制造需要较高硬度且不受剧烈震动冲击的工具以及弹簧。
2、国外牌号对应:T9A钢相当于德国的C85W1、俄罗斯的Y9A、美国的W1-0.9C和法国的Y190。
3、成分范围:碳(C)含量为0.85-0.94%,锰(Mn)、硅(Si)、硫(S)和磷(P)的含量也有明确规定。
4、热处理制度:采用760-780℃淬火和140-200℃回火的工艺。
三、65Mn
1、概述:65Mn钢是一种常用的弹簧钢。它具有高强度、良好的淬透性、低脱碳倾向、适中的价格以及良好的切削加工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对过热敏感,容易产生淬火裂纹,并且存在回火脆性。因此,它在制造各种截面较小的扁、圆弹簧、板簧和弹簧片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2、国外牌号对应:65Mn钢相当于俄罗斯的65Γ、美国的1065以及英国的080A67/EN43E。
3、成分范围:碳(C)含量为0.62-0.75%,锰(Mn)、硅(Si)、硫(S)和磷(P)的含量也有具体规定。
4、热处理制度:采用830℃奥氏体化和540℃回火的工艺。
四、60Si2MnA
1、概述:60Si2MnA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合金弹簧钢。它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并且在淬火回火后展现出高强度和弹性极限。此外,它还具有较高的屈强比、抗松弛能力和回火稳定性。若采用等温淬火工艺,其综合性能将更加出色,尤其是疲劳寿命将显著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该钢种存在脱碳倾向,冷变形塑性较低,且切削加工较重。因此,它主要用于制造在250℃以下工作的厚度小于10mm、直径小于25mm的各种板簧、螺旋弹簧以及安全阀弹簧等部件。
2、国外牌号对应:60Si2MnA钢相当于俄罗斯的60C2A、美国的9260、日本的SUP6,以及英国的250A58、250A61和En45A。
3、成分范围:该钢的化学成分为碳(C)0.56~0.64%,锰(Mn)0.60~0.90%,硅(Si)1.50~2.00%,硫(S)≤0.040%,磷(P)≤0.040%,铬(Cr)≤0.35%,镍(Ni)≤0.35%。
4、热处理制度:对于棒材,采用870℃奥氏体化和440℃回火的工艺。
五、50CrVA
1、概述:50CrVA钢是一种高级优质弹簧钢。它展现出高的比例极限和强度,同时具备良好的疲劳度和回火稳定性。在加热至300℃时,其弹性仍能保持,但冷作塑性较差,焊接性也欠佳。因此,它特别适用于制造承受大应力的各种重要弹簧,且使用温度不超过400℃。
2、国外牌号对应:50CrVA钢相当于俄罗斯的50×Фa、美国的6150、日本的SUP10,以及英国的735A50、En75和法国的50CV。
3、化学成分范围:该钢的化学成分为碳(C)0.45~0.54%,锰(Mn)0.50~0.80%,硅(Si)0.17~0.37%,硫(S)≤0.030%,磷(P)≤0.030%,铬(Cr)0.80~1.10%,镍(Ni)≤0.35%,钒(V)0.10~0.20%。
4、热处理制度:建议采用860℃奥氏体化后,再进行440~500℃回火处理,油冷。
六、55CrMnA
1、概述:55CrMnA是一种高强度弹簧钢,广泛应用于车辆和拖拉机工业中,用于制造承受较重负荷和较大应力的板簧和直径较大的螺旋弹簧。这种材料以其优异的淬透性、较高的强度、塑性和韧性而著称,同时具有较低的过热敏感性和较小的脱碳倾向。
2、国外牌号对应:55CrMnA钢相当于美国的G51550、日本的SUP9、德国的55Cr3、英国的525A58以及法国的55Cr3。
3、化学成分范围:碳(C)0.52~0.60%,硅(Si)0.17~0.37%,锰(Mn)0.65~0.95%,硫(S)≤0.030%,磷(P)≤0.030%,铬(Cr)0.65~0.95%,镍(Ni)≤0.35%,铜(Cu)≤0.25%,钒(V)0.10~0.20%
4、热处理制度:淬火温度830~860℃,随后油冷。回火温度4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