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别服饰的起源 无性别服装的现状与问题

摘要:性别划分是服装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无性别服饰是一种超越性别固有界限的服装,男生女生都可以穿。无性别服饰是怎么来的呢?无性别服饰的起源是什么?无性别主义这一概念的正式出现可以追溯到1968年的《纽约时报》。下面来了解下无性别服饰的起源,无性别服装的现状与问题。

一、无性别服饰的起源

无性别(Unisex)一词最早出现在1968年的《纽约时报》。它指一种不受生理性别限制的自然存在观念,无论是单性、双性、性别流动还是雌雄同体的状态,皆可能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值西方性解放、嬉皮文化运动的高潮,时尚界掀起“孔雀革命”(Peacock Revolution),女性化元素对传统男装进行了重构,鲱鱼领带、紧身长裤、天鹅绒裙装共同谱写出了一个华丽迷幻的新世界。

性别意识的重塑也在启蒙女装市场。Yves Saintlaurent设计的女式吸烟装(Le Smoking,最初指上流社会男士在晚宴后脱下燕尾服,坐在吸烟室里抽烟时换上的便装),成为无性别主义的标志性设计。

反对同一的审美、尊重框架之外的自我表达,这样的意识形态无可逆转地转变了时尚的潮流。彼时百货公司的商品目录也开始新增his&her的分类。

随后,奢侈品牌、运动品牌、快时尚纷纷进入这一领地,并在近年来再度掀起热潮。Gucci、Paul Smith等众多品牌在时装周上将男女装合并发布,刺绣、蕾丝、缎面等曾被判定为女性化的元素,更是被Gucci运用在了男装上。2018年,秋冬纽约时装周有超5个品牌展示了无性别主义服饰系列,这让美国时装设计协会(CFDA)不得不增设“男女皆宜”这个全新类别。

这样的趋势同样“入侵”了国内服饰市场。无性别概念作为舶来的文化空白,“帮助”诸多国内创业品牌在服装红海中开辟出一个差异化赛道。

演变至今的无性别服饰,并未形成独立的品类或一种风格,传统意义上的男性化元素和女性化元素都可以在无性别的概念下被互调应用,或彻底被模糊界限。

但在目前的国内市场上,无性别服饰与过去我们印象中的“男女同款”并无大差,在版型上整体偏宽松,为了协调男女差异会削弱性别特征,如采用落肩袖或连肩袖的设计。

二、无性别服装的现状与问题

女着男装在当今社会已经被绝大多数人认可,一些女性会为了塑造能干精明的“大女人”形象而穿上女士西装。女权运动为女性争取到了更多的权益,体现在无性别服装的发展历程中,则是在男装的基础上改良然后由女性穿着。换个角度,其实是认可男权社会的一种做法,认为男装更能体现出力量,而女装则是柔弱的代名词。“无性别服装”的目的是摆脱穿衣时的性别限制,就是不再去想身为某种性别就应当如何穿着。但是在完全实现“无性别服装”的道路上,有个难以跨越的鸿沟,那就是男性穿女装,更具体的话是女装中的裙装。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