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分类   知识分类      发布    
移动端
  • 买购网APP
  • 手机版Maigoo
   查排行
用买购APP

西安结婚风俗流程有哪些 西安结婚风俗文化介绍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游客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摘要:你知道历史文化深厚的西安在结婚上有什么习俗么?你知道知道西安结婚的特色吗?在西安结婚要准备什么聘礼呢?在西安有着这个一个风俗,男方必须送女方四样礼,这分别包括“心头肉”、“莲菜”、“烟”和“酒”,这是结婚过程不可缺少的。那么西安还有哪些结婚习俗呢?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西安的结婚习俗,那就继续往下浏览本文为大家准备的西安结婚习俗吧!

陕西西安结婚流程

订婚

1、请介绍人。求婚之家,欲择某户子女为婚,先请介绍人到家招待一番,说明求婚之意,于是介绍人奔走双方,发挥媒介作用。

2、(见面) 经介绍人媒介同意联姻者,约定时间两对象在男方或其亲戚家相见,经谈话同意,即订婚约。见面时,男方要简单招待,双方主要亲戚要参加,参与意见,谈话后,两人要互赠礼品(男给女一身衣服和四样礼,女给男方礼品稍轻)。如对方收礼,就表示同意,否则就有问题。

3、(看屋)近年来兴起了女方到男方家看屋的规矩。看屋时,女方的主要亲属要陪同,男方要设像样的宴席,要给女方比见面时更重的礼物,至少一身好衣料。如男方不同意看屋,需将看屋的花费折成现金给女方,纯属一种索礼之举。

4、(扯衣服) 看屋之后,介绍人即与双方协定给女方扯衣服的数量、花色、时间、地点以及去什么人等。这天,男方主婚人与介绍人同女方去的人进县城,一般扯四至六身(每身2件,每件7—9尺)的衣料,十身、八身不等,至少要花二三百元,多者千二八百。解放初多买布料,现在以毛料、绸料为主。除衣料外,还有鞋、袜、围巾、毛线、提包等。扯衣服完毕,一行人还要到饭馆进餐,叫十个八个菜,花上百元。农村人常为扯衣服犯难。

5、(坐喝) 渭河北人叫“吃酒席”,渭河南人叫“过礼”,民间人贬之为“抄、抄、抄”,意谓“吃、吃、吃”,坐喝之礼仪非常隆重。这天,男家要杀猪、宰羊,备齐鸡、鸭、鱼、肉,请厨做菜,搭棚待客,房上架高音喇叭等搞得排排场场,以示富有。男方亲属应邀带礼品赴宴,女方通知族门、乡党、亲戚扶老携幼来坐吃媒席,以表赞同。普通坐喝,待客七八桌,多者竟达二十多桌,上菜二三十道,其程序是:

(1)进门先喝茶,佐以糕点、干果,有四碟九盘者,亦有十三花(九大盘上架四小碟)。

(2)吃先饭,以吃臊子面居多数,专请村中巧妇操作,要达到:“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臊子有猪肉、羊肉、鸡丝等。(3)两顿饭:先喝酒,再吃饭。喝酒时,开始出盘摆八个或四个菜;然后边饮酒边上菜,山珍海味、五花八门。饮中,男对象由女家一人领上为女家客人逐一敬酒,叫认女婿,女对象则由男家一人领上给男家客人敬酒,让其认媳妇。酒过三巡,介绍人将男方为媳妇所备衣物和客人所赠之礼品,放在大盘内,呈于女家主婚人面前(包括事先约定的婚礼现金,用红纸封好)当面交付,如无意见,即完成订婚(过礼)任务。酒后吃饭,一般是一盘端,九个菜带馍。现行订婚礼,大体分为“仁义亲”240元,“普通亲”360元,多于以上者为“高价亲”。过礼之后,每逢四时八节,未婚男女要互送节礼,男方之礼重于女方,女方来男家送节礼叫回门,男家必盛情接待。

6、择吉:即选择吉期结婚,乡下人叫合日子。男方欲娶,经媒人说通女方后,请先生推算吉期。首先看男、女属相的“利月”、“败月”,有一首合婚“利月”谣:“正、七迎鸡兔,二、八虎与猴,三、九蛇共猪,四、七龙与狗,牛羊五、十、一,六、腊鼠马走。”其次,选择吉日、吉时,除上述讲究之外,还忌讳择吉时寡妇和四只眼(孕妇)的人接近,怕冲了“喜”等,今天此种陋习逐渐减少了。

完婚

完婚:也叫嫁娶,乡下人称娶媳妇,旧的婚礼很复杂、很讲究,其主要项目有:

1、(迎亲准备) 请执事:即请主持婚礼仪式的人。请礼笔:即请收礼先生,于前一日书写喜联(大门、洞房门),结婚之日收写礼品名单。请“宾相”:乡下人叫请相客。男方请宾相,女家请扶女(或称侍女)。“宾相”要选年龄与新郎相当,关系好,且家庭条件好(谓有福的人)的已婚者2人担任,任务是陪伴新郎参加婚礼仪式。请厨师(包括做菜的红案师傅和蒸馍的白案师傅)。请跑乱:即请族人、亲友专司勤杂工作,如借家具、搭棚、买东西、烧水、招待等。请乐人:即叫、“龟子”(民间乐队),有三口、五口、八口之分,钟鼓乐之,奏乐助兴。赁轿:轿分红轿(花轿)、绿轿(蓝轿)两种,皆木制,长方形,双杆,顶如方盖,厢长5尺,宽3.5尺,高5尺,上有顶,底有平板,开前门有帘,轿内设一座,两轿杆长1.2丈,四人抬。红轿用红布作帷,花轿为雕花彩帷,绿轿以绿布或蓝布作帷。顶呈锥形,上雕“麒麟送子”,四角吊红色绣球,四臂刻八仙人物。

2、(迎亲) 作为男家为“合婚”仪程序幕;而女家则是“送女”仪式。此日一早,新娘子由梳头侍女(伴娘)梳妆打扮,等待男家迎娶。新郎身穿长袍礼服(蓝色绸缎做),头带礼帽,披红插花,由本家叔(伯)、迎姑、宾相、轿夫、乐人等陪伴,骑马或坐轿(旧时世家、富户亦有新郎坐绿轿伴红轿迎亲的),携带“凤冠霞帔”及一面照妖镜、一把遮日伞等礼品来到岳丈家。在奏乐中,新郎为岳父母行叩头礼,入宴席。女方伴娘为新娘戴冠披霞,穿红绣鞋,蒙红绸盖头,向祖先神位告别,向父母兄嫂行礼辞行。此时新娘离别之情油然而生,哭声感人,叫“哭轿”或“哭嫁”。还有哭词叫《哭轿歌》:“娘呀娘您养我身,今日出嫁成客人,丢下弟妹谁照看,好比钢刀挖我心……”。在乐声、炮声中由梳头侍女扶入轿中,轿门垂帘。照妖镜悬于轿杆,选二童扶轿护送叫“押轿”。乐人前头吹奏, “衣架”(摆新娘的妆奁等针钱活的木架)随后,紧跟“什罗”(专放新娘装饰品及生活用具的木抬箱),新郎骑马于轿前,梳头侍女之车随后,再后是娘家客人的乘车,形成一列长长的队伍,名为“吃筵席的”。凡轿过之村,皆鸣炮停歇,村女皆争观品评新娘的手艺。轿过桥头、十字路口、街道,必要鸣炮,有的还要贴红纸条表示以喜驱邪(送女仪式的隆重与否,因贫富而异)。若途中撞亲(两家花轿相遇),以互换礼物让道,表示互不干扰,各自平安。若遇丧棺,则要改道,或以红绸遮轿,在炮声中前行。

3、(婚仪) 也叫“拜堂”、“拜天地”,由执事主持,执事身着礼服(礼帽、长袍)。从迎轿开始,“执事”手提一只斗,内装甘草(表示金)、麸皮(表示银),口唱《草料歌》,在鞭炮声中将新娘迎下轿来,穿门入庭,至花堂前,命新郎上前揭去新娘的盖头,象征夫妻相认。堂前桌上摆香、烛、献品及供奉“天、地、君、亲、师”之牌位;地铺红毯为新郎新娘叩首之用;另外桌上还放置六物:斗、秤、尺、剪、算盘、镜(象征传说中“三媒六证”之“六证”),表示“公平合理,心明如镜”。

4、(宴客) 叫“待客”,也叫“坐席”。一般是两顿饭,首席:一盘九碗(四角凉菜,五碗热菜)带馍。第二顿开始先喝酒,盘里四碟或六碟,边喝边上菜,酒毕再出一盘菜带馍。饭前饭后,以茶点招待。坐席的座位有尊卑长幼之分,即将娘家贵宾让至上席(如岳父母、舅、姑等)。饮宴中,新郎、新娘要逐席向宾客敬酒,主要亲属接酒时还要回赠一件礼物,这种礼叫“认亲”,所赠之物叫“见面礼”。宴客中,猜拳行令不亦乐乎。

5、(耍房) 也叫“耍媳妇”,“闹新房”。在婚后的三个晚上,都有人耍房,其内容丰富多彩,有说曲儿(猜谜)、绕口令、唱歌,有双亲嘴、双吃糖、摘樱桃、鸳鸯送枕等,节目都很有趣,但也有些不健康的内容,如给纸烟内装上小炮,新娘点烟时炮响被吓,有的给茶水中放上辣椒面或芥末粉,新娘一喝就咳嗽不止,另外还有些低级趣味的不文明节目往往出现。

6、(送饭)结婚后第二天一早,娘家及主要亲属要给女儿送饭,有饺子、面条,一家摆一盘,意指女儿勿忘娘家的养育之恩,婆家则要盛情款待亲家客人。

7、(回门) 婚后第三天(如逢单日推后一天,意取双吉),由宾相带上一对新人,抬上什罗去女方家赴宴叫“回门”,也叫“请女婿”,岳丈家设宴招待,女婿要给岳丈家里门族的长辈行叩头礼,受礼者以小礼品回赠,以示认亲。在回门之日,女家村院中人,还要戏耍女婿,女婿必须和气嘴乖,有时给耍闹者以红封等,—直热闹到天黑,才回家中。

8、(贺礼) 也叫行礼。结婚之喜,亲戚要行礼,舅、姑、姨、干父家必行重礼——蒸花老虎一对,给新郎披一条红绸子等四样礼。舅父要买一盏灯、一个脸盆,其他亲戚按其远近以定礼物之轻重,远亲虽不必蒸老虎,也要带九个大花馍,有蒸面鱼的,有蒸大油炫的。乡党、朋友行礼一般是现金,叫“干礼”。德高望重之人之子完婚时,乡友多联名行“喜幛” (也叫“条子”,即红绸、缎料),上写恭贺的联语,如“天成良缘”、“喜渡鹊桥”等字,主人对乡亲贺礼者,同时宴请接待。

西安结婚当天风俗:

食汤圆: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这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

礼车:竹匾可置于礼车后盖。

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

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牵新娘: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进洞房要选订时辰)

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西安婚俗中的“四样礼”

“四样礼”之一:“心头肉”:俗话说“一刀切下、六斤左右,四根肋条、五花三层还要连皮带肉。”这块肉是颇有讲究的,据研究考证,大凡一般人家的女娃出生时,皆差不多六斤左右;这六斤可是自娘身掉下的,自然是娘的“心头肉”,养大成人不易,如今一朝出嫁,这“六斤左右”,新女婿总得要还丈母娘的吧。因此,新郎买肉时(菜市场),一定要说明是“送四样礼”用的肉,挑选新鲜的、带肋条、五花三层还要连皮带肉。

“四样礼”之二:“莲菜”(也叫藕):这种藕不是用来做菜的,其形状也要两根并生,长势茁壮,节生小枝,枝再生枝,盘根相错的那种,有大有小,但万万不能有断裂。这种藕有“接连生子”之意,寓意连续“五子登科”。也寓意白白净净,儿孙满堂。同样,你买“莲菜”(藕)时(菜市场),要说明是“送四样礼”用的。

“四样礼”之三:烟:意思是美满姻缘。最好买两条,成双成对,讨个吉利。

“四样礼”之四:酒:意思就是“天长地久”;也最好买两瓶,成双成对,讨个吉利。

西安彩礼一般多少钱

彩礼分为实物跟现金,所以在西安结婚房子是必须要的,还有就是礼金也要个5至6万左右。然后好送,烟酒茶点心莲藕生肉。然后女方家会陪嫁点东西,主要是家电之类,还有就是会为新郎买衣服跟金戒指等。如果双方条件好的话,特别是女方,她陪嫁的东西就会多些,比如一辆车,房子首付等这都是可以的,陪嫁主要是看女方父母的思想跟经济条件啦。所以个人觉得,父母还是要双方孩子啦,都是为了孩子何必彩礼这么高呢,幸福就好。

概述

20世纪20年代后西安开始出现自由恋爱现象,城市比农村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趋普遍。但受中国传统思想习惯制约,20世纪60年代以前,农村青年自由恋爱的仍很少,60年代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才渐次出现。西安民间没有专职媒人,一般在未婚男女双方走动、从中撮合婚姻的人都可以被看作媒人;也有说媒次数较多而被一定区域的人们所认定的媒人(俗称“红叶”或“介绍人”)。1991~2010年20年间,农村青年自由恋爱现象已相当普遍。20世纪末,自由恋爱的农村青年在准备结婚时,通常需要有能够在双方父母之间走动、起协调作用的人给双方父母说明情况并征得同意,俗称“搭媒”。进入21世纪后,“搭媒”现象迅速淡出,农村只有极少数青年男女结合还有媒人从中撮合。1949年以前,农村男女青年在结婚前一般不能相见,而议婚过程中双方相见(俗称“见面”)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婚姻法》颁布以后的事情,若彼此同意,则互赠礼品。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安农村产生“背见”现象,“背见”意谓非正式见面,是青年男女之间初步了解,即使双方彼此比较满意,也不用互赠礼品。2010年以前西安农村尚存“背见”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前,已经订婚的青年男女同居普遍被认为是丢人甚至是不道德的。20世纪末以后,自由恋爱者同居现象相当普遍,中国传统贞操观念被迅速打破。

20世纪80年代以后,订婚是婚姻过程中必有的程序这一传统被打破,农村出现了所谓“一盘端”现象,即青年男女已恋爱较长时间,其婚姻关系早已被周围人所认可,最后谈及嫁娶时男方把订婚和结婚财物一并给予女家;也有农村或外县城镇一些大龄未婚青年,彼此初识后均感满意,很快论及嫁娶,男家把订婚和结婚财物一并给予女家。20世纪90年代后,订婚程序或习俗明显淡出,“一盘端”现象已较为普遍。90年代前,订婚后女方就如男方那样称呼男家长辈和长者了,男方则以当时称谓习俗来称呼女家长辈和长者,如西安农村普遍把岳父面称“姨父”,把岳母面称“姨”;岳父的弟弟、弟妻也分别被面称为“姨父”“姨”。90年代以后,男女青年婚前把对方父母称呼为“叔”“伯”“姨”等,即使举行了订婚仪式以后也称呼为“叔”“伯”“姨”等,结婚之日才改叫“爸”“妈”,这时,双方父母要给新婚夫妇“改口费”。农村男青年90年代后亦如城区那样,把岳父、岳母分别面称“爸”“妈”,对于妻子的叔父母亦如妻子那样称呼。

彩礼内容和数额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增加。20世纪50~70年代,长安、户县农村一般女方向男方索要彩礼为240元,80年代初涨到360元,后涨到400~500元,90年代初上升到800元,后来逐渐达到千元、两三千元、四五千元、七八千元;进入21世纪后,逐渐上涨至三五万元。女方向男方索要的衣物方面为,70年代以前长安、户县农村一般是衣服4身、土布2个(以土尺三丈为一个土布,一土尺约为一又三分之二市尺)、棉花20千克。80年代是衣服6身、棉花20千克、机织布6丈、被面8条。90年代以后,在衣服穿戴以外还逐渐加上手表、自行车、“三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等。

20世纪50年代初,青年男女见面以后相互满意准备订婚之前,女方要在媒人、嫂子或姐姐陪同下,跟着男方及其父母到集镇购买布料,民间称作“扯衣裳”。有时双方婚事会因在所购布料的质量、价格方面意见不一而告吹。订婚后,男方家每年还要给女方赠送一身布料或加上其他物品。这种“扯衣裳”以及每年给女青年赠送一身布料等习俗一直延续到2010年。

订婚之后,男女双方就可以有所走动,多数是春节期间(许多地方是正月初一日)男方到女家去拜年,随后女方到男家去回拜。在对方家庭发生重大事情的时候,另一方都要前往问候,如盖房子时前往祝贺甚至帮忙,老人患病时前往看望,老人去世时前往吊唁、送葬等。男方还应主动到女家帮做一些重体力活。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种走动不太频繁,90年代以后,双方走动日趋频繁。进入21世纪以后,男女双方甚至在两家都可长期居住。

多年以来,西安城乡多在冬月、腊月农闲时为子女完婚。20世纪80年代后,城镇居民一般选择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元旦等节假时为子女完婚,随后,这种风习逐渐影响到农村。西安城乡的传统婚俗中对于结婚日期很为看重,如农谚云:“三六九,往上走。”还有双日子的讲究,一般不选择在农历初一或月底(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日)结婚。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嫁妆中的架阁(一种阁楼式木头架子,有小开扇、小抽屉等,可以放置木梳、篦子、化妆品等)是绝不能少的,是当时婚俗中非常重要的物件。进入90年代以后,架阁迅速被时兴的梳妆台所取代。

1991~2010年,农村姑娘嫁妆除衣服穿戴等以外,先是多出代步工具自行车,随后自行车又被摩托车所取代,90年代早期,机动农用三轮车在许多农村一度成了必不可少的嫁妆;而城镇姑娘的嫁妆除衣服穿戴之外,先是多出摩托车,随后又以小轿车取代摩托车,最时兴的是父母给女儿买一套新住房作为嫁妆。

80年代以前,西安农村洞房(俗称“花房子”)是在土木结构房间内布置,为达到簇新效果,富裕家庭用特制花纸将整个房间糊完,一般家庭用麻纸或旧报纸糊完后,只在炕围子处糊上砖棱样式的花纸。过去,城镇有专职裱糊匠专门从事糊洞房工作,几乎每个村子都有糊洞房能手。城镇和城郊农村楼房化以后,糊洞房习俗成为历史,那种印制的专用纸也随着专职裱糊匠一起逐渐消失。过去,洞房顶棚上贴有红纸剪成内有红双喜的圆形剪纸,改住楼房以后一般在屋顶灯旁边挂上红双喜剪纸或塑胶花絮等。进入21世纪以后一般是放置大量气球,当新人进入洞房以后,则将气球全部踩破。

西安农村洞房中配置的柜子,过去富贵家庭有银柜甚至文柜(文件柜)等,普通家庭是大板柜。80年代兴起大立柜外加写字台,90年代以后又兴起矮柜、组合柜。过去婚俗中“拉柜子”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结婚前两天的下午,由男家一位男性(新郎本家长辈或哥哥)赶着马车拉着柜子到达女方家,卸下柜子后要递给女方家三封请柬,俗称“书”,“书”质料是红纸,形制是在开口信封里均装上一绺红纸条。给女方家三封“书”,其一是给女方家,其二是给女方家本家,其三是给新娘舅家。到结婚前两天上午,男方本家众位男子到亲友家送“书”,俗称“下书”。送到女方家的柜子是让女方放置衣服穿戴等嫁妆,柜子里除装嫁妆外还必须扣一只瓷便盆。结婚当天早晨,娶亲队伍离开女方家以后,女方家送亲队伍将这个柜子和在柜子上边放上陪嫁的铺盖送达男家。80年代兴起大立柜以后,由于大立柜不好用各种车辆拉运,“拉柜子”的婚俗很快消失,但是,递给女方家三封“书”的婚俗却依然存在。90年代以后,传统的“书”被时兴红色精装请柬取代。

1985年以前,农村用马车娶亲,后来改用手扶拖拉机娶亲。娶亲车辆在农村俗称“媳妇儿车”,在娶亲以前,车辆前后要用很粗的荆条捼成弓形,上面覆盖苇席,冬天还要在苇席上盖毡御寒,车辆前边挂红帘子,这是传统花轿的一种演化形式。女方家送亲的嫁妆车也是这个形制,但前边一般不挂红帘子。“文革”期间也有用自行车娶亲的,新郎用自行车带着新娘到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普遍用轿车或面包车娶亲。在车前贴上红双喜字或在前灯处挂上红色气球作为装饰,使用车数量由几辆到十多辆不断增多。

进入21世纪以后,西安大唐芙蓉园、寒窑、长安区斗门镇石婆庙等处举办仿唐婚礼或中国旧式婚礼、集体婚礼,招徕许多新婚夫妇包括外国新婚夫妇参与其中,吹鼓手前导,新郎骑马,胸前戴大红花,新娘坐花轿,婚礼当事人都穿着唐、宋、明式服装。西安城区近距离娶亲也有用轿子抬新娘的。婚礼司仪,在西安方言里称作“伴客”。

婚礼过程中用伴客是西安传统;户县传统婚礼不用伴客,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户县城乡婚礼中也渐有伴客参与其中,进入21世纪以后更成为时尚。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西安农村婚礼习俗还比较传统。90年代以后婚礼形式逐渐与城市趋同,新婚宴会上,在西方婚礼进行曲伴奏声中,新娘穿着白色婚纱,挽着新郎胳臂走向新婚殿堂,司仪用基督教文化中神父的口气向新婚夫妇提问,新婚夫妇亦如基督教文化中新人那样回答。不过,许多老人还是难以接受新娘穿白色婚纱的举动,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才是吉祥幸福的象征,白色乃是丧葬象征。进入21世纪以后,新娘穿白色婚纱现象已经相当普遍。其实,1949年以前,西安城乡婚纱形制跟西方一样,但都是红色的,随后新娘穿红色婚纱的习俗淡出,但在仪式结束后答谢赴宴宾客时,改穿红色等象征吉庆的中式服装。

旧时结婚过程中许多忌讳如今已大为淡化,如娶亲途中两辆彩车相遇,没有过去那种新娘互换婚花的;再如过去送亲队伍中,除随着彩车的两位“女送的客”,其他女性不送新娘,如今这个传统习俗也没有了,新娘女同学、女相好、家族中伯叔母、嫂子等均可到男方家赴宴。之前农村有婚俗谚语:“姑不娶,姨不送,妗子(舅母)娶送断了命。”20世纪90年代以后,姨和妗子送新娘的行为,渐次不在忌讳范围之内。

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人送亲当天,新娘祖父母、父母是不到男家去的,待“送的客”回家时,男家要将专门给新娘祖父母、父母准备的饭菜捎回。进入21世纪以后,新娘祖父母、父母都到男家去,而且时兴在所设立婚宴“头桌”上安排新婚夫妇以及他们的祖父母、父母就座,于是,就少了捎回饭菜程序。21世纪以后,还时兴新郎父母的熟人给新郎父母抹红脸甚至艳妆打扮,不少还把新郎的父亲扮成女性角色,把新郎的母亲扮成男性角色,以使婚礼气氛更富趣味。

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安农村逐渐兴起舅家给新婚夫妇披红的习俗,舅家给新婚夫妇披红的用意主要是希望其婚后能够孝敬父母。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城镇婚宴,除了司仪讲话以外,渐次讲究双方领导讲话,有地位的人证婚,男家或女家父亲答谢讲话。

20世纪80年代以前,男家在结婚之日不收所有“上司衙门”(指新郎的舅祖父家、舅舅家)的礼金,婚俗中称“小外家”(“外”发音同“谓”)、舅祖父家婚俗中称“老外家”、曾舅祖父家婚俗中称“老老外家”;新郎舅家必须于结婚前一日将准备好的新郎礼帽、新郎新娘佩戴的礼花送到新郎家;这些上司衙门的礼金放在拜帖匣子内,主家账房如数返回。90年代以后逐渐收下不返,拜帖匣子亦很少使用。90年代前,新婚夫妇给亲戚中长辈、长者行礼,这些长辈、长者必须给新婚夫妇“拜钱”,90年代以后不给“拜钱”了。

90年代西安城区兴起婚礼设立伴郎、伴娘以后,远郊县城镇迅即引进模仿这一新风俗,进入21世纪以后,农村亦如城镇那样在婚礼上设立伴郎、伴娘。伴郎、伴娘跟随“娶的客”前往女家,此后拜堂以及婚宴上新婚夫妇向客人敬酒等过程,伴郎伴娘全程陪同,常常要代替新郎、新娘保管红包。其间,司仪以及参加婚礼的客人还常常跟他俩开各种玩笑,如戏耍新郎、新娘一样戏耍他俩,甚至希望他俩也能结成百年之好。伴郎、伴娘一般是新郎、新娘的弟弟、妹妹或同学、朋友中未婚的,还有比较排场的婚礼,伴郎、伴娘为各两人或更多。有的婚宴上,还有一对或两对童男、童女伴随新郎、新娘,帮助携带东西,童女的一个职责是提携新娘拖在地面的裙幅。

“闹房”(西安农村叫作“耍媳妇儿”)曾经长期是西安传统婚俗的重要内容,以新婚当天晚上新郎男性同学、朋友、乡亲等对新婚夫妇嬉戏、打闹等为主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后“闹房”习俗逐渐淡出,演变成婚礼期间,新郎的同学、朋友、乡亲刁难新娘以达到嬉戏目的。20世纪90年代,西安一带长期以来形成的“三天不论大小”习俗成为历史。

90年代以前,在长安、户县一带,男女双方大多居住较近,结婚当天半上午,新婚夫妇要在新郎一位本家叔父或哥哥的陪同下到新郎的丈人家去“回门”,在新娘叔父或哥哥的引领下逐户向新娘本家的男女老少鞠躬;新婚夫妇到达后,其丈人家村里人,主要是新娘的女性同学、朋友要“耍新女婿”;后来,由于结婚当天前往娶亲的时候,新郎也要去,并带去给丈人家迎亲礼物,再加上双方家距离往往较远等原因,“回门”习俗大都改为婚礼的第二天。

20世纪80年代,西安农村婚俗中的“送四吊儿”(旧时指书画四条屏,50年代后演变成村里的孩童给新郎送画张)、“道喜”(因为贫穷家庭娶媳妇时没有设宴招待乡亲的能力,男性乡亲于婚礼翌日喊着‘恭喜恭喜’到男家祝贺,男家则以极其简单的酒菜招待)、“拜乡党”(新婚翌日一大早,新郎在同族叔父或哥哥的带领下于村中逐户向全村的男女老少鞠躬,早饭后新娘在‘女娶的客’引领下逐户向全村男女老少鞠躬)等习俗逐渐淡出。90年代个别村庄尚有“拜乡党”习俗,进入21世纪以后,这些习俗消失了。

20世纪中期以前,西安农村有所谓“女婿上床,家破人亡”的民谚,当时农村人特别忌讳女婿和女儿在娘家同床过夜;即使女婿和女儿因事要在丈人家过夜,也必须分床。90年代以后,渐次有女婿和女儿在娘家同床过夜的。进入21世纪以后,这种现象已经相当普遍,许多家庭给女婿和女儿还有专门房间。而在城区,国家在80年代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子女,长期以来就有女婿和女儿跟岳父母住在一起的,没有什么忌讳。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