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洞挂壁公路 郭亮隧道 万仙山绝壁长廊 郭亮村绝壁长廊
郭亮洞
0
赞数:0
郭亮洞,又称郭亮隧道,是通往新乡市郭亮村的一条挂壁公路。公路始建于1972年,1977年完工。期间建设工程全部由郭亮村村民独立手工完成,其中主要负责开凿的十三位村民被称为郭亮洞“十三壮士”。郭亮洞被称为“世界最险要十条路”之一、“全球最奇特18条公路”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郭亮洞始开发旅游项目,现已成为万仙山风景区的第一分景区。
郭亮洞基本信息
  • 开放时间: 08:30-18:00
  • 适宜季节: 四季
  • 建议游玩时间: 半小时
  • 所在地/隶属: 河南省 新乡市辉县西北50公里左右
所在景区
新乡辉县万仙山风景区
万仙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攀岩公园,著名的影视基地、写生基地、拓展基地、避暑基地。万仙山风景名胜区由郭亮村、南坪、罗姐寨、三湖四个风景区组成,主要景点有红岩绝壁大峡谷、影视村、绝壁长廊、天池、莲花盆、白龙洞、喊泉等200多处,既有雄强而苍...
新乡市南太行创业精神红色旅游景区
相关景点: 刘庄景区裴寨社区唐庄镇

郭亮洞怎么样

郭亮洞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乡郭亮村的一条挂壁公路,又称郭亮洞挂壁公路,郭亮隧道,万仙山绝壁长廊,郭亮村绝壁长廊,始建于1972年,1977年完工。全部由郭亮村村民独立手工完成,其中主要负责开凿的十三位村民被称为郭亮洞“十三壮士”。郭亮洞被称为“世界最险要十条路”之一、“全球最奇特18条公路”之一。

郭亮洞景区介绍

郭亮洞,峭壁长廊,全长1700米,在峭壁上凿出间歇带有侧开窗的山洞,这里游客比较多;峭壁裂缝峡谷,100多米深笔直的峭壁很有气势;游览完峭壁长廊后,可以原路返回到郭亮村,然后顺着崖上人家的方向走,一路上非常幽静,同时可以很好地观赏大峡谷的全貌。大约4KM左右有一个T型路口,此处是河南与山西的分界,对面一个村庄是山西的昆山村。此处左传,顺着水流一直走,沿途经过一个小瀑布,大约2km就到了南坪村。

实用信息

交通线路

自驾车:北京--新乡(高速)约600km,新乡-辉县-万仙山风景区(省道+县级公路)约70km。

火车:北京-新乡的火车大约有4-5趟,时间7.5-10.5小时不等,硬座60-82元,卧铺96-150元不等。

汽车:

(A)可以在火车站或自由路的长途客运站(距离火车站1KM)包车前往万仙山,小面的价格一般在90-130元,用时1.5-2小时;

(B)在长途客运站乘中巴至辉县(票价4元/人),再包小面至万仙山(60元左右/车),总用时2-3小时。

景区线路

到达景区后,看到万仙山景区的招牌后几百米(距离售票处几十米),此处有一向右的转弯,右手有一、两户农家,有一条上山(通往天梯)的小路,下车,穿过一个村子就到了天梯。上到天梯后向左走就是郭亮村,大约1.5KM,中间经过一个矗立在崖边的3层小炮楼,在炮楼上欣赏太行山独特的刀劈斧切似的沉积岩绝壁是个不错的地方。进入郭亮村后,到处是写生的学生。

历史沿革

郭亮村村里人的祖先是为避难逃入此绝境。先前,村里出入的道路是一条完全由石块和直接在90度的石崖上开凿的石阶组成,称为“天梯”,羊肠陡峭,仅容一人通行,无任何防护措施,出入非常危险。郭亮村的牛、羊、猪等牲畜大多是在小犊子时就由村民从“天梯”抱上来的,喂大后若想卖给外村,还得绕上30多里的山路才能转下山。平时从“天梯”将山货背到山外,换取一些紧俏的日用生活品。

1971年的秋天,村里人为了积极响应毛主席“人定胜天”的号召,摆脱世代穷困的宿命,让身后的子孙不再行走险峻的天梯,在村党支部书记申明信的提议下,村民申新福、王怀堂、申福贵用绳子测高度、距离,用土法绘图,到县里请教专家征求意见。

1972年村里人自发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钢锉;在无电力、无机械的恶劣条件下,由村中十三名壮劳力组成的凿洞突击队顶着风雪,腰系着麻绳,悬于峭壁之上握紧铁钎,舞起铁锤,在红岩绝壁上凿出一排排炮眼。十三条青年汉子聚在天梯下举拳面壁,发誓要凿穿绝壁,打出通向山外的大路。

1972年3月9日,郭亮洞开工。由于郭亮村海拔高,耕地少,无霜期较短,一年只能种一季农作物,全年粮食收成不过8万余斤,而这区区8万斤粮食却是全村几百口人的全部口粮。在这种状况下,13名突击队员每天只有0.12元的伙食费,玉米粥、玉米饼、窝头野菜便是他们的一日三餐,就这样每人每天也只有两斤玉米的配额。

1975年年底,工程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郭亮人已经卖光了山羊,砍光了树木,吃光了粮食,再也没有一分钱。这时候,全村男女老少都出动了,早上5点钟起床,爬5公里山路去挖鱼鳞坑,挖了一冬一春,挣到工钱3100多元。支部书记把钱拿到村里后,100多口人围着他,让他赶快到城里去买钢材、雷管、导火线、炸药。郭亮绝壁平均高度105米,从绝壁中间炸开工作面,需要系绳子凌空作业,没有钱买绳子,就解下牛拉犁的绳套,一段段接起来,从崖头把人放下来。就是这样,参加打隧道的壮士把生死置之度外,用生命和热血让天堑变成了通途。

郭亮人没有用任何机械,历时5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去了2.6万立方米石方,打秃钢钎12吨,打烂了8磅重的铁锤4000个,老人孩子都轮流走上隧道工地,清理石渣。大石块用手搬,小石块用筐抬,用篮子挎,人人肩头成茧,十指流血。在工程最困难的关头,辉县教育局100多名教职员工,在局长原永同志的带领下和郭亮人一块施工,加快了工程进度。

1977年5月1日被人称为“绝壁长廊”的郭亮洞终于在正式通车。为此,王怀堂等村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郭亮村村前有石碑记载着这一历史事迹。

荣誉及其他

太行山山体多为沉积岩,岩体坚硬、稳定,因此,给在崖壁中间开凿公路创造了可能。在岩石山体中开凿的山路,被称为挂壁公路,挂壁公路多用开天窗的方法开凿,天窗用来采光通风,开凿时还可以用来出渣。我国仅有六条挂壁公路,大多在太行山中,最大的一条是锡崖沟挂壁公路,最早的就是郭亮洞,因此,郭亮洞有“太行隧道之父”的美誉。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0103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