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现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4个校区,设有多个专业学院以及敬文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首个非独立法人中俄合作办学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联合工程学院,另设有独立学院科文学院,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推免权。
学校2004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15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获批“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优质师范院校”项目,2022年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帮扶高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国家级部省级教学团队、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国家级精品教材和规划教材,全国优秀教材(基础教育类)二等奖,获教育部虚拟实验室,首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金课”,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实验室。学校被教育部、国家语委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全国唯一一家“经典诵读教育”学科(领域)培训机构,获评“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作为全国首批“有资格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学校相继与英、美、澳、俄等国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接收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留学江苏目标学校”,入选教育部内地与港澳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牵头成立全国中俄合作办学高校联盟并成为首届理事长单位,牵头成立江苏-俄罗斯高校合作联盟,加入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等。与大迈阿密亚裔商务联盟共建迈阿密商务孔子学院。获评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在马来西亚设立全球首个海外孟子学院。设有“一带一路”研究院(独联体国家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伊比利亚美洲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设立“一带一路”研究院海外分院。与哈佛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知名高校联合建设科研平台。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共建“中拉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和学分互认项目,与哈佛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合作开展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
学校是江苏省苏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地、江苏省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江苏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示范基地。党委学工部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学校获评“第三届全国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示范单位”“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学校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江苏师范大学前身是1952年创办的转业干部文化速成学校。
1952年8月,苏南军区在无锡创办苏南军区转业干部速成中学。11月,苏南军区转业干部速成中学和苏北军区专业干部集训大队整编为江苏转业干部文化速成学校。
1953年1月,成立江苏省转业干部速成中学。
1956年6月28日,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决定筹建无锡师范专科学校。8月24日,江苏省教育厅决定在无锡师范专科学校正式校名报国务院批准前,校名暂用江苏省无锡中学师资训练班,师训班设三个专业。
1957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江苏省中学师资训练班基础之上,建立了江苏师范专科学校。12月,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江苏师专于1958年从无锡搬迁至徐州。
1959年4月16日,徐州师范专科(邳州)从邳县运河镇迁到徐州和江苏师范专科合并,改名徐州师范学院。当年暑假开始招收四年制汉语文文学、数学专业本科生。
文革时期,徐州师院饱受劫难,学院的教学、科研正常秩序遭到破坏,招生制度、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深受干扰,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开始招收大学普通班学员,至1976年共五届。
期间根据国家需要,1970年创办了晶体管厂。
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2年,与煤炭部联合办学,每年为其招收本科生200名。
1985年,与徐州市联合办学招收定向生200名,期间学校盖起了新的教学实验大楼,增设了两个硕士点,
1989年,徐州师范专科(徐州)并入,进一步扩大了办学规模。
1996年4月4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
1999年,原煤炭部所属的徐州工业学校(重点中专)并入,以其为主体成立了技术体育学院、工学院。
2000年,学校建立了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科文学院。
2004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
2011年11月,教育部同意徐州师范大学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同年,学校被教育部、国家语委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
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5月,学校被确定为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2014年9月12日,教育部同江苏省共建江苏师范大学。
2017年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18年11月,江苏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21年,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获批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项目、“中非友谊”学历生项目和进修生项目。2023年,参与推进“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
2024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4年3月12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书院揭牌,现代大学书院制是在传承古代书院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住宿学院制专长,采用“学院+书院”双重管理的一种新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截至2024年5月,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等项目已被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启动。
2025年4月22日,江苏师范大学与丰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5年5月9日,江苏师范大学与新沂市签订合作协议。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