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庙会
0
赞数:0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庙会(晋祠庙会),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它始于明朝形成了七月初二祭祀圣母的盛典,后逐渐演变成晋祠传统庙会,古称“赛神会”,明清以来长盛不衰,一直延续。晋祠庙会从正日起为七天,水镜台演戏五日,同时在全县范围内举行赛神会,每年赶赴晋祠庙会的人数以百万计,全国各地及海外都有人参加。
晋祠庙会基本信息

晋祠庙会怎么样

传统赛神会从农历七月初一日开始,历时五天。届时,晋祠水镜台演戏酬神,晋祠附近百姓齐到圣母殿跪拜叩头,上香祈福。七月初二是祭祀圣母诞辰的正日,“是日,县、乡、村社的官绅、社首及民众,均要斋戒、沐浴、躬至晋祠,致祭圣母之神。在圣母殿前的献殿,陈设香案祭品,由知县恭读祝文,行礼如仪。”同时,全县范围内赛神会将有序地推向高潮。从七月初四起,是圣母出行日,地方长者率领四街百姓举办迎送圣母出行仪式,四街组织社火表演。在庙会期间,商贾云集,各种民间传统风味小吃、工艺、玩具、杂耍纷至沓来。

历史沿革

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建晋祠圣母殿,祀叔虞之母邑姜。邑姜即周武王之妻,姜太公之女。在中国历史上,晋祠赛神会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自明洪武二年给圣母加封号后,七月初二日为祭祀圣母的活动,已形成传统盛典。《太原县志》载:“农历七月初二为圣母诞辰”。北宋年间,晋祠周边村庄就开始了酬神演戏的迎神赛社活动,明清时期活动兴盛不衰,一直延续。

晋祠农历七月初二为传统庙会,古称“赛神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庙会逐渐形成祭祀仪典、演剧酬神和市场交易三位一体的模式。

晋祠庙会原有的祀神仪式逐渐淡化,演戏从酬神转为娱民,人们在活跃文化生活的同时更看重人际交流,庙会的重心渐渐落在了集市贸易上,传统民间文化和民俗活动日渐消失。

荣誉及其他

在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小时候圣母的妹妹相貌丑陋,而且爱流鼻涕。圣母便说“他日你若能有出息,我便屁股见你”。后来她妹妹果然出人头地,受到人民尊敬。从此每年七月初二庙会期间,圣母坐着銮舆去看她妹妹时,都是倒着进门。有一年,人们抬着圣母的塑像去古城营村,嫌调头麻烦,便提议正着进门,结果抬杆折断。从此,再也没人敢提正着进门了。初五迎东关龙王神像十七尊,奉于南关龙王庙,至此,七月初二赛神会活动基本结束。在庙会期间,商贾云集,各种传统风味小吃、工艺、玩具、杂耍纷至沓来,成为太原历史上的传统庙会。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2792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