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林为主,以草原畜牧业为特色,具有农、工、理、经、管、文、法、艺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具备培养高职高专、学士、硕士及博士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2001年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2012年成为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2013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行列。
学校现设动物科学学院、农学院、兽医学院、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林学院等二十多个院(部),拥有农业水利工程、动物医学、草业科学、动物科学、林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学等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农业水土工程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生物学、生态学、水利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畜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兽医学、林学、草学、农林经济管理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建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野外台站、集成攻关大平台及哲学社会科学基地等),入选文化部、教育部共同组织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承担该项目的高校之一。
学校长期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蒙古国生命科学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本科、硕士、博士联合培养。获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草原家畜系统可持续管理创新引智基地、“一带一路”中蒙高分子联合实验室等重要国际合作平台,加入“一带一路 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等5个高校国际联盟,成立“中蒙现代农牧业教育科技创新与培训示范机制”。
前身溯源
内蒙古农牧学院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河北农学院、平原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山西医学院的兽医系合并建立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设置畜牧系和兽医系。
1958年,学校增设农学系。
1960年,学校建立农牧业机械化系、植物保护系;同年秋,改名为内蒙古农牧学院。
1963年,学校被列为华北地区重点高等农业院校。
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
1993年,学校成为自治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
内蒙古林学院
1958年9月,内蒙古林学院在大兴安岭扎兰屯镇的扎兰屯林业学校校址筹建;同年11月,学校正式开学。
1960年7月,学校迁往呼和浩特市。
1966年秋,学校停止招生。
1971年,撤销内蒙古林学院,只保留林学系并入内蒙古农牧学院。
1978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原址恢复内蒙古林学院;同年12月,得到教育部批准。
1979年春,从原内蒙古农牧学院林学系转回七七级林业专业一个班,并开始招生。
合并发展
1999年3月,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内蒙古林学院合并组建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1年,学校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学校成为原国家林业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同年,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3年,学校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行列。
2013年05月,被授予了“雷锋大学”牌匾,这是中国首个“雷锋大学”称号。
2020年7月,学校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
2021年5月,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2023年4月6日,内蒙古农业大学乳业学院揭牌仪式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举行。
2023年6月16日,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作为“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的成果转化领军机构,牵头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成立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共同体。
2025年4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4月25日,内蒙古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