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工业学校地处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占地面积131亩,固定资产上亿元(不含土地),各类建筑近9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在校生总数七千多人,开设有机电工程、环境工程、交通运输、建筑工程、现代服务、信息技术六大类26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化学工艺专业为市级示范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达15 个,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市级实训基地3个,基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拥有设备精良的实训室88个,各类教学仪器设备3951台(套),设备总值 3551万元。学校教室均配有多媒体设施,基本实现数字化教学,图书馆藏书达9.61万册。由于办学条件优良,学校成为全国制造业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重 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环保从业人员资质培训与鉴定基地。每年开展各类社会培训达26000人天。
近年来,学校紧贴区域经济发展,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构建和实施校企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开创了“现代 信息产业校企融合促进中心”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多元立体”评价模式改革,全面探索和实践“5+1”课堂职业素养教育模式和基于7S标准 的企业预备员工培养模式,建立传承“红岩精神”德育实践活动基地,打造独具红岩特色的“工校”文化,使红岩精神得以传承与弘扬,创出“红岩基地品牌”。
学校为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五千多人,“双证”合格率98.6%,初次就业率99.8%,专业对口率89%,毕业生供不应求,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技能高手、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层出不穷。学 校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2.3%,学生家长满意率达90.5%,在校生人数年年增长,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社会美誉度。
1956年5月,市城建委筹办成立“重庆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
1961年8月,经重庆市委批准,由建立于56年-60年的重庆市城建学校、重庆市化工学校、重庆市机电学校、重庆市科技学校和重庆市煤矿学校合并,成立“重庆市工业学校”。选址华龙桥交农村360号,1962年完成合并工作。
1962年6月,中共重庆市工业学校委员会成立。
196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学校被迫停课,直到1973年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开始招生复课。
1998年11月,学校通过市教委组织的评估,并经市政府批准为“省部级重点中专”。
2001年,田径运动场建成和综合大楼——“世纪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003年11月,学校通过市教委组织的“国重”评估。
2004年3月成为经教育部批准并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
2011年,学校被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三部委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
2012年被人社部批准为“国家级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是重庆市唯一的“双示范”学校。
2013年6月,教学实训综合大楼开工。2014年7月竣工。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7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