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2月,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现有3个校区,共占地319亩,下设机械电子工程系、能源与安全工程系、土木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等12个教学系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近5000万元,拥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00余个,校内专业实训室55个,双创基地2个。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立足长治,围绕长治产业布局,对专业结构进行优化,构建了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交通运输、电子与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等11大类50个专业(方向),形成了与长治市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全面对接的专业群。其中,山西省高水平实训基地2个、示范实训基地1个、高水平重点专业1个、高职骨干专业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1+X证书制度试点22个(考点7个)。
学院紧紧抓住长治市被确定为山西省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机遇,与山西三建集团、成功集团、杰盛集团、长清生物、南耀集团、沁新集团、振华房地产、卓越水泥、晋能三元煤业等一批骨干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实现了与长治市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全覆盖。此外,学院还与省内外10余家企业开展了合作,与北京北方智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职业教育分院”、与洛阳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等。通过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办学活力。
学校前身
长治职工大学
1981年底,长治职工大学开始筹建。
1982年年9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国家教育部备案,长治职工大学正式成立。
1984年,开始附设职业大专班。
1988年,增职业师专班。
长治农业学校
1958年6月16日,根据长治地委和长治专署决定并经省政府批准:将原长治市第三中学转为长治农业学校,定名为“山西长治农业学校”。校址在长治市水车沟原三中校址。
1958年11月20日,又经长治专员公署决定,报省政府批准将长治农校与长治农学院合并,定名为“山西省晋东南农学院”。校址在长治市宏门街城隍庙及城隍庙东侧,占地面积120多亩。同时学院附属有农业合作干部学校。
1959年6月,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将“山西省晋东南农学院”调整为“山西省晋东南农业专科学校”。并从山西农学院调来四名教师。
1961年7月,学校中专部休学。
1962年7月,专科部休学,学校休学后,市煤场借用校园东北角40亩土地堆放煤炭。
1963年6月1日,接上级通知,专科部停办,中专部复学。恢复山西省长治农业学校,校址仍在城隍庙及城隍庙东侧。
1965年3月1日,经省农牧厅和晋东南专署批准,将富村马场并入长治农校,实行以校办场,马场作为学生的实习农牧场。
1969年,学校又奉命休学,学校的校址和实习农牧场被部队占用。
1973年4月,学校再度复学、招收工农兵学100名,学制2年。设农学、畜牧兽医两个专业,校址仍在城隍庙及城隍庙东侧。
1977年,全国恢复统一招生制度。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招收三个班150名学生。
1982年,开始招收职工中专班。
晋东南煤炭工业学校
1959年,晋东南地区工业技术学校创建。
1962年,晋东南地区工业技术学校停办。
1965年,晋东南地区工业技术学校复校并更名为晋东南地区工业工读学校。
1970年,晋东南地区工业工读学校停办。
1972年,晋东南地区工业工读学校复校并更名为晋东南地区工业技术学校。
1979年,晋东南地区工业技术学校更名为晋东南地区工业学校。
1982年,晋东南地区煤矿工业学校创建(合署)。
1985年,晋东南地区煤矿工业学校更名为晋东南煤矿工业学校,晋东南地区工业学校更名为晋东南工业学校。
晋东南会计学校
1974年10月,晋东南会计学校成立。
长治市财经学校
1951年,晋东南地区供销干部学校成立。
1989年,经市教委批准,成立长治市供销职业高级中学。
1994年,经省教委批准,开办职业中专班。
1997年12月,经市教委批准,更名为长治市财经学校。
长治市贸易学校
1978年,长治市贸易学校成立。
合并组建
2000年9月,由原长治职工大学、晋东南煤矿学校(晋东南工业学校)、长治农业学校合并组建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晋东南会计学校、长治市财经学校、长治市贸易学校并入长治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11月,学院顺利通过了第二轮山西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