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发起创办文学刊物《曙光》,并任主编,发表散文、诗歌,展现早期文学才华。
1960年代,撰写大量美术评论文章,提出“书画同源”理念,强调书法与诗词的互通性,形成早期艺术理论体系。
1970年代,主编《中国石刻大观》等大型艺术文献,系统整理传统石刻艺术,为书法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1983年-1990年,融合汉隶笔意与晋唐草法,形成“刚柔并济”风格。
2005年,在荣宝斋举办“诗书双美”展览,展出《行草书绝妙宋词》《草书陶渊明文》等代表作,引发书坛热议。
2009年,被中国名人报道网中国书画艺术人才库收录。身为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著名学者和诗人,在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在国内外文艺界享有很高声誉。
2011年-2015年,创作《七律·初春有感》等枯笔作品。
2021年-2023年,创作《归去来辞》《桃花源记》等草书长卷,融合晋唐飘逸与碑学雄浑,被誉为“晚年书艺巅峰”。
《沈鹏书法选》《沈鹏书法作品集》《沈鹏书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沈鹏书杜甫诗二十三首》《沈鹏书归去来辞》《行草书绝妙宋词》《草书千字文》《楷书千字文》《岳阳楼记》《书画论评》《沈鹏书画谈》《三余吟草》等
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荣获造型艺术成就奖。
荣获全国第三届华夏诗词奖荣誉奖。
荣获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
荣获中华诗词荣誉奖。
荣获联合国Academy“世界和平艺术大奖。
“具有传统意义上为人做事的风骨、风采与风范;沈鹏先生在诗歌、文艺评论、编辑出版、书法理论、书法创作、书法教学等多个方面成就卓越。”(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评)
“仆私交沈鹏先生逾三十载,观其美术评论之作,每有独到之处,所作行草,无一旧时窠臼。艺贵创新,先生得之。”(启功评)
“沈鹏的书法大作不让明贤,至所欣佩。其诗作清新挺健。”(赵朴初评)
沈鹏先生是当代书坛蜚声海内外的大家。(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