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大闸蟹
0 赞数:0 #大闸蟹#
营口大闸蟹是营口著名的特产美食,大闸蟹肉质鲜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有与南方的大闸蟹不同的味道。营口大闸蟹长江的吃法是姜葱炒蟹或咸卤螃蟹,姜葱炒蟹,营口家家都会烹制,只需螃蟹、葱姜,酱油等食材,取鲜活肉蟹即剥即炒,加葱姜等作料。菜色红白相间,味道鲜美,回味无穷。
详细介绍 PROFILE +

营口大闸蟹发展历史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营口大石桥市倾力研究并开发河蟹种苗繁育与繁殖技术,经过二十多年不断实践,河蟹种苗孵化和养殖技术日臻完善,长江流域的大闸蟹也广泛引进使用营口大石桥市的生态蟹苗。

近年来,大石桥市利用海淡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蟹苗孵化、稻田养蟹、苇田养蟹、坑塘养蟹、水库养蟹、沟渠养蟹、河流养蟹,市场占有率日益提高。

‌营口大闸蟹的特点

特点

营口大闸蟹的生长特点是:海水里生,淡水里长。因面临渤海的辽东湾,有广阔的海域、充足的海水,使河蟹得以“生”。同时,内陆充足的淡水资源和丰茂的水草,又使河蟹得以“长”。

营口大闸蟹繁殖、生长于辽河水系,具有个大体肥、膏满黄多、耐运输等特点;生长周期一般在两年,每年9月至10月是营口大闸蟹最佳食用期。

蟹肉不仅含有维生素A、蛋白质、糖、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养筋益气、理胃消食、疏通经络等药用功效,河蟹有多种食法,或蒸或煮,亦可生卤、捣酱,做成蟹豆腐、醉蟹,其味道更加鲜美。

特征

营口大闸蟹的主要特征是体近圆形,头胸甲扁平,宽略大于长。

幼蟹阶段背甲少花斑,体青黑色,腹部银白色。

成蟹时,体背青黑或黄黑,腹部白色。额齿4枚,中间两齿尖锐,其“V”字形夹角为小于或等于90°的锐角或直角,第四侧齿较长江蟹细小,第二步足长节末端未达眼眶线。步足刚毛细长,致密,淡棕色或黄色。

蒸煮后头胸甲常呈现深红色。

习性

营口大闸蟹栖居分穴居和隐居两种,每蟹穴少则栖居一只,多时可大小数只成串。

营口大闸蟹为杂食性动物,以食水草等植物和鱼虾贝、水生昆虫、蠕虫为主,但也食腐殖碎屑、动物尸体和配合饵料,在食物匮乏时也会同类相残,或吞食自己所抱的卵。但在一般情况下,因植物性食料来得较易,常构成了蟹胃中的主要成分。

营口大闸蟹虽在淡水江河中生长,却出生于咸淡水汇融的浅海里。

每年仲秋之后,河蟹成群结队奔向大海,在浅海海域交尾、产卵、孵化,待到来年春末夏初,成群的幼蟹顺潮汛溯江河而上,到淡水中继续生长,逐渐长为成蟹。

营口大闸蟹产地

营口大闸蟹属于“中华绒螯蟹”,这种河蟹主要分布在鸭绿江至福建闽江口,其中又以生长在长江和辽河水系的最为出名。

营口大石桥市地处辽河入海口,滨海湿地多,适合河蟹生长。由于这里海淡水交融,这里的河蟹具有独特的味道,深受消费者青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0777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