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万楼景区 文昌阁 万楼
湘潭市万楼景区
0
赞数:0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万楼,又名文昌阁,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北部宋家桥的湘江左岸,为湘潭古城的一隅。文昌阁楼总高63.48米,其中主楼为52.58米,采用内九层、外五层的结构,寓意着“九五至尊”。万楼的外形设计既融入了皇家大院、一类寺庙的庄严典雅,也吸收了江南民居诸如马头墙、猫拱背墙、灰瓦等柔情特色。万楼经历了4个世纪的风雨,沉淀了丰富的精神内涵。
湘潭市万楼景区基本信息
  • 开放时间: 10:00-22:00
  • 适宜季节: 四季
  • 建议游玩时间: 2-3小时
  • 旅游景区级别: 3A
  • 所在地/隶属: 湖南省 湘潭市 雨湖区 万楼街道沿江中路

湘潭市万楼景区怎么样

万楼,又名“文昌阁”,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由当时的县令包鸿逵主持新建,时任京官李腾芳为其取名为万楼,寓意“万,乃数之大者,邑从此而大”,古代湘潭文人墨客长聚于此,登楼观景吟诗作赋。300余年间,万楼屡废屡建,先后5次重修,2009年,万楼由湘潭地产集团开始第六次重建,工程于2013年竣工。万楼总高63.48米,其中主楼为52.58米,被誉为“潇湘第一楼”,是目前湘江边最高的一座仿古建筑楼群。外形设计既融入了皇家大院与寺庙的庄严典雅,也吸收了江南民居诸如马头墙、猫拱背墙、灰瓦等柔情特色。主楼是内九外五的设计,寓意“九五之尊”之意,彰显湘潭历史人文,体现湘潭人立大志、蓄大气、做大事的独特胸怀和品质。一左一右两座副楼,与主楼紧紧依偎,青墙灰瓦无不透着古朴庄严,重檐翘角和琉璃瓦处处彰显着皇家的气派,所有细节都向我们传递着万楼的磅礴大气。

建筑设计

景区主要景点有万楼主楼、南轩苑、修文苑、歌吟游廊、登升游廊、鸿逵广场、凤音广场、过江电报房等。

历史沿革

万楼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其间5次重修,现为第6次。

万楼建成29年后,即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亦即清顺治元年,毁于战火。

清康熙五年(1666年)县令郑有成主持二修,当年农历三月动工,五月末建成。二修时仍称为“万楼”。时人郭金台作《重修万楼记》:“天下山川名胜无不假楼台亭榭俪缀而成。潭之南有锦湾、石塔,晋陶公、唐褚公山亭刹宇潆回映带。视北郭下水出处即平流断岸,无臂枝护捍,旧志所讶颓然者是已。岁丙午,邑侯郑,理丝休暇,率潭人士披榛夷道,登斯台而有感也,慨然谋所以新之。”

清张璨《重修万楼疏》,载清康熙刊《湘潭县志》,为万楼三修30余年之后,即清雍正十年(1732年)或稍后年间,为重修万楼所撰募资的告文(这次捐资后没有促成修楼)。据此文,万楼三修大约于清康熙四十年辛巳岁(1701年),县令章文煜主持重修。三修时改万楼为文起楼,意寓重教尊文。

又据光绪刊《湘潭县志卫际可传》考证,四修万楼当在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岁(1767年),主持人为署知县朱鉴昌。

清张少洲《重修万楼碑记》撰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为第5次修建万楼碑文。据此文,第5次重修万楼,始于嘉庆二年丁巳(1797年)秋,由署知县李华黼主持,花了70天时间,运来湘河口倒塌的涟水石桥废石,将杰灵台已毁坏的台基修砌完整。这次重修,由李华黼、卫际可等几任知县努力,历时4年,于1801年完成。

上世纪50年代,万楼主体建筑因失修垮塌,60年代其附属建筑观音阁失火被焚毁,唯杰灵台最坚固,经风吹雨打,台基保留。如今已重建,为第六次重修

买购网原创图片,未经许可不能转载,版权声明 反馈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5907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