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蛇树
0 赞数:0 #植物#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有一种会吃人的树,它的形状像一棵巨大的菠萝,高约10尺,树干呈圆筒状,枝条如蛇样,因此当地人称它为“蛇树”。这种树除了奇特的造型外,更惊人的是它们会捕捉在它枝条上的鸟类以及其他生物。美国植物学家里斯尔曾在1937年亲身感受到蛇树的威力,他无意中一只手碰到树枝时,手很快就被缠住,结果费了很大力气才挣脱出来,手背上还被拉掉一大块肉。
  • 中文学名: 非洲树蛇
  • 拉丁学名: Dispholidus typus
  • 英文名: Boomslang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纲: 爬虫纲
  • 目: 有鳞目
  • 亚目: 蛇亚目
  • 科: 游蛇科
  • 属: 非洲树蛇属
  • 种: 非洲树蛇
  • 分布区域: 热带非洲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非洲树蛇,是爬行纲有鳞目游蛇科毒蛇。头部短小,眼睛相对较大;成蛇体色为亮绿色、褐色或黑色,有的全身上下都是同样颜色,有的则错杂着斑点、斑块或条纹。非洲树蛇幼蛇的背面呈灰色或褐色,体侧颜色较浅,腹面及唇部则为白色。非洲树蛇拥有大型后沟牙,且毒液含有剧毒,身体和眼睛的颜色变化多样,非常善于伪装。

非洲树蛇普遍分布于热带非洲,栖居于荆棘丛、稀树林地中。穿梭于树枝之间,以捕捉树栖蜥蜴、鸟类等小型动物为食。捕捉到猎物,会向猎物体内注射一种致命的毒液,等猎物中毒身亡。非洲树蛇是树栖型,常隐藏在灌丛或树上,自卫时颈部膨胀,露出鳞片之间的黑色皮肤,随时可能进行攻击。非洲树蛇为卵生,产卵量10~25枚。

非洲树蛇拥有大型后沟牙,且毒液含有剧毒,已导致多起伤亡事件。人被咬伤后,人的血液不会凝固,会出现七窍流血的症状,内脏器官也会大出血,死亡过程缓慢而痛苦,只有抗毒血清能挽救伤者性命。非洲树蛇对人类生命构成了威胁,因此没有人愿意与之亲近。

简介

非洲树蛇很善于伪装,身体颜色和眼睛颜色富于变化,能够很好地跟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有了这样的伪装术,如果不仔细观察,就算我们从它们眼前经过,都轻易发现不了它们。

非洲树蛇对自己的伪装术相当自信,因此常常借助伪装术,采用“伏击战术”来捕捉猎物。它们找好伏击地后悄悄躲在那里,随时寻找机会出击。一般伏击成功率非常之高,它们一旦出手,可怜的鸟类只能乖乖认栽。有时非洲树蛇还时不时地主动突袭鸟巢。可想而知在它们的出击下,霎时间鸟类们就“家破鸟亡”了。

生长与分布

分布范围

主要生存于南非地区,它是世界上最致命的蛇类之一。它们的视力超过大多数蛇类。它的毒液含有一种血毒素,能在几小时内杀死猎物。

形态及特征

中型黄颔蛇类,体长约1.5~2公尺,明显鳞脊化的鳞片呈倾斜排列。非洲树蛇的眼睛相对较大且头部短,因此其大型后毒牙相当靠近嘴巴前端;其体色也多样化,成蛇为亮绿色、褐色或黑色,有些全身上下都是同样颜色,有些则错杂着斑点、斑块或条纹。幼蛇的背面呈灰色或褐色,体侧颜色较淡,腹面及唇部则为白色。非洲树蛇所拥有的大型后沟牙,为少数可令人致命的游蛇之一。

生活习性

身体细长的非洲树蛇是行动敏捷的树栖日行性蛇类。本种典型的防御姿势包括膨胀喉部、显露出颜色对比强烈的鳞间皮肤,以及身体前端侧缩等。非洲树蛇拥有大型后沟牙,且它的毒液含有剧毒,已导致多起致人于死的事件,被它咬伤后,血液不会凝固,全身会七窍流血,内脏器官也会大出血,死亡过程缓慢而痛苦,惟有抗毒血清能挽救伤者性命。本种虽怀有剧毒,但因其牙齿构造较其它蛇类不同,必须以“嚼食”的方式进食,所以攻击力并不强,以小型爬虫类和鸟类为食,卵生,每次产下10-14枚卵。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6985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