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企孙
0 赞数:0 #物理学家#
 发布词条  
叶企孙(1898年7月16日-1977年1月13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近代物理学家、教育家,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中国物理学界一代宗师。他主持创办清华大学物理系、理学院及北京大学磁学专门组,开创高压磁化正确方法;与竺可桢共同创办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培养大批著名科学家,为我国高等教育与科学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 中文名: 叶企孙
  • 外文名: Chi-Sun Yeh
  • 别号名称: 叶鸿眷
  • 出生日期: 1898年07月16日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上海市
  • 去世日期: 1977年01月13日
  • 职业职位: 物理学家
  • 主要成就: 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详细介绍 PROFILE +

主要经历

1918年,师从实验物理大师P.W.布里奇曼。

1921年,和导师W.duane及H.hpalmer合作测定普朗克常数 h =(6.556±0.009)?10-27 尔格秒,被物理学界沿用16年之久。

1923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29年,在清华校刊上发表《中国科学界之过去、现在及将来》,指出:“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须两者并重。纯粹科学的目标,应着重在养成对于研究的兴趣;应用科学方面,则应明定目标,切实去做。

1937年,放下出国访问的机会,负担起抢运图书、仪器的重任,投身到抗日洪流之中。

1956年,参加中国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的讨论和制定工作,主持编写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基础科学物理部分中磁学分支学科规划和自然学史部分规划。

1977年1月13日,在医院因抢救无效,平静辞世,终年79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21年,叶企孙和导师W.Duane及H.hpalmer合作用X射线精确地测定普朗克常数h =(6.556±0.009)Î10-27 尔格秒,被物理学界沿用16年之久。 [15]A.1.ComPton 1935 年在他出版的名著《X-Rays in Theory and ExPeriment》一书中称其“是一次对普朗克常数的最为可靠的测定”,还有E.R.Cohen的《The Fundamental Constants of physics》等书中对叶企孙他们的这项工作也有记载。

20世纪20年代与合作者对普朗克常数作了精确测定,其值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16年之久。研究液压对磁体磁导率的影响,并在12000kg/cm2压强下测量了铁、镍、钴和两种钢的磁导率,理论分析与实验定性相符合。创办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北京大学磁学专门组。是中国当代物理学的先驱和奠基人。在培养科学人才、发展中国教育事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测定普朗克常数的工作完成以后,叶企孙在其导师、后来的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以在高压物理领域内的研究知名于国际物理学界的P.W.Bridgman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高压强流体静压对铁镍磁导率的影响的研究,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本世纪20年代在物质铁磁性方面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受到了世界各地科学界的重视。

人才培养

叶企孙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中国教育及科学事业,在清华开展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教学、科研活动,对学生教育方法得当,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科学家。抗战前毕业的九届学生50余人中涌现出了许多的杰出学者。

荣誉称号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人物评价

叶企孙对开拓、促进中国物理学及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培育科学技术人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所提倡的教育思想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清华大学评)

叶企孙先生是现代中国科教兴国的先驱者。(李政道评)

叶先生一辈子大公无私,从不为个人考虑。他终身不娶,视学生如儿女,对所有青年的关系都非常亲切。他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影响了大批科学工作者,团结大家,协力做好工作,我们怀念他,他的朋友和学生们自愿捐款设立这个奖。我们都不是有钱的人,这笔奖金的钱很菲薄,但是,它代表一种心意,是一种很高尚的精神力量,可以鼓励青年学生奋发上进。我们要把叶先生那种伟大的人格、真正为国为民的品德继承下来。(钱伟长评)

叶企孙先生为中国物理学研究与理科教育、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叶企孙对国家突出的贡献,尤其表现在两弹一星方面。(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评)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文坛那些人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