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
0 赞数:0 #文人#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冯骥才,1942年3月25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当代作家、画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文化守望者”与“行动的知识分子”。他以《雕花烟斗》等“伤痕文学”代表作,反思社会创伤,语言兼具诗意与批判性。其作品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多届百花奖等奖项,多部译介至欧美、亚洲等20余国。主要作品还有《市井人物》《石头说话》《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
  • 中文名: 冯骥才
  • 出生日期: 1942年02月09日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籍贯: 浙江宁波慈城
  • 出生地: 天津
  • 星座: 水瓶座
  • 生肖:
  • 职业职位: 作家
  • 主要成就: 斩获多届百花奖,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等
详细介绍 PROFILE +

主要经历

196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画作和美术评论文章。

1974年,与李定兴合著长篇小说《义和拳》。

1979年,发表伤痕文学《铺花的歧路》《啊!》《雕花烟斗》等小说,开始进入文坛。之后凭借《雕花烟斗》《啊!》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发表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之后获得首届上海文学奖。

1984年,发表短篇小说《雪夜来客》和中篇小说《神鞭》,次年双获首届优秀中短篇小说百花奖。

1986年,凭借中篇小说《感谢生活》获1985年度中篇小说选刊奖,并获天津市鲁迅文艺奖。同年,发表中篇小说《三寸金莲》,次年获得首届传奇文学奖。

1987年,出版散文集《珍珠鸟》,之后凭借《珍珠鸟》获全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

1988年,出版散文集《海外趣谈》,之后获得天津市优秀作品奖。

1991年,凭借中篇小说《感谢生活》获法国青年读物奖和女巫奖。

1993年,小说《炮打双灯》获得《小说月报》第五届百花奖;同年,小说《感谢生活》获瑞士蓝眼镜蛇奖。

1995年,小说《市井人物》获得《小说月报》第六届百花奖,小说《苏七块》获得1993—1994年全国优秀小小说奖。同年出版小说《石头说话》,之后获得第六届十月文学奖。

2000年,出版小说集《俗世奇人》,之后获得第九届中国小说百花奖、第17届百花文学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2001年,出版文集《文化发掘·老夫子出土》,之后获得中国漫画理论奖。

2003年,出版散文随笔集《倾听俄罗斯》、画集《名家·名品》。

2007年3月,小说《抬头老婆低头汉》获得小说月报短篇奖首名。

2015年10月,举办“十年磨一剑”建院十周年系列文化艺术活动。

2016年1月,获得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作家贡献奖。

2018年,出版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次年获得2019花地文学榜年度长篇小说奖。

2020年,出版长篇小说《艺术家们》,同年与迟子建共同获得本届“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

主要作品

《雕花烟斗》《啊!》《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感谢生活》《雪夜来客》《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炮打双灯》《苏七块》《市井人物》《石头说话》《逼来的春天》《逼来的春天》《俗世奇人》《单筒望远镜》《木佛》《我的一个奇迹》等

获奖记录

1979年,凭借《雕花烟斗》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1年,凭借《啊!》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4年,凭借《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获得首届上海文学奖。

1985年,凭借《感谢生活》和《雪夜来客》、《神鞭》获得1985年度中篇小说选刊奖、首届优秀中短篇小说百花奖。

1986年,凭借《神鞭》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7年,凭借《三寸金莲》获得首届传奇文学奖。

1989年,凭借《珍珠鸟》获得全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

1993年,凭借《炮打双灯》获得《小说月报》第五届百花奖。

1995年,凭借《苏七块》获得1993—1994年全国优秀小小说奖。

1995年,凭借《市井人物》先后获得《小说月报》第六届百花奖、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

1997年,凭借《石头说话》先后获得《小说月报》第七届百花奖、第六届十月文学奖。

1998年,凭借《逼来的春天》获得首届中华散文奖。

2001年,凭借《俗世奇人》先后获得第九届中国小说百花奖、第17届百花文学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2019年,凭借《单筒望远镜》获得2019花地文学榜年度长篇小说奖。

2020年,获得第五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

2021年,凭借《木佛》获得第十九届百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2023年,凭借《我的一个奇迹》获得第四届丰子恺散文奖·特别奖。

人物评价

中国作家王蒙:冯骥才从精神上更像是个孩子,他懂得尊重别人,这正是他的魅力。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冯骥才先生是中国文化的精卫,他不知疲倦地填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的“海”。

俄罗斯学者A·H·科罗博娃: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其他作者不同,冯骥才的重点不是在描写大量的镇压和灾难。他展示了以单个“小人物”的命运为例的民族悲剧。这一点是他创作的一个特点。

俄罗斯作家索罗金:作家和诗人(冯骥才)在自己的创作中保存了关于黑暗年代的真实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异乎寻常的公民性和人性的价值。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1350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