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参加“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获第三名和匈牙利狂想曲演奏奖。
1958年,参加第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获第二名。
1959年,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庆十周年文艺晚会演出;同年参与创作《青年钢琴协奏曲》。
1974年,与指挥家小泽征尔,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演出。
1992年3月,在香港创办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钢琴艺术中心,取得巨大成功。
2011年6月,在成都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演奏巴赫《C大调前奏曲》和莫扎特《G大调奏鸣曲》等作品。
2015年3月,在英国伦敦参加了庆祝伦敦交响乐团成立七十周年庆典,受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接见。
2016年3月,在长沙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演奏《C大调前奏曲》等作品。
2019年,在北京华彬歌剧院参与“当东方遇见西方”音乐会,并在会上演绎《春江花月夜》《茉莉花》《爱戴、尊敬、荣光》等海内外曲目。
2023年,在第17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开幕式上演奏《我的祖国》,8月13日,在美国纽约获得第40届“亚洲最杰出艺人终身成就奖”。
2024年6月,被授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荣誉院士称号。
《牧童短笛》《隽永留声》《珍藏刘诗昆》《匈牙利狂想曲》《北京的旋律》《匈牙利风格曲》《青年钢琴协奏曲》《战台风》等
刘诗昆强调好的声音要通过臂力、指力使钢琴充分发音,让清晰、明确、鲜明、充足的乐音传出来,音要有坚实度、厚度、深度,尤其要重视余音、泛音充足,即共振时间长、振幅宽。触键应是“以硬为本、软硬结合””,弹奏抒情性、歌唱性旋律中的突出音、主体音、支柱音,指尖要有足够的硬度。歌唱性连奏不要挤压式弹奏,要用余音、延音、泛音来连接声音,否则会出现压抑、憋闷、僵紧、无美感、无生气的声音。
刘诗昆认为灵感和灵性是艺术创作和表演的最高感应、最高层次、最高境界,来自先天音乐敏感度,是灵活微妙、不易捕捉、似是而非的即兴感和本能的自然感性直觉。演奏要抓住节奏的动力感、紧张感,要把听众吊在一种意境里,心吊起、气屏住,没有放松的瞬间和余地,作品诠释要“以方为本,方圆结合”,体现作品的幅度、深度。
1956年,获得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
1958年,获得第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
2023年,获得“亚洲最杰出艺人终身成就奖”。
刘诗昆天生一双弹钢琴的大手和超强领悟力。年逾古稀的他,依旧可以不依靠琴谱弹奏一整晚的音乐,依旧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改编中国民谣。(《广州日报》评)
刘诗昆具有卓越的音乐才能,技巧娴熟、触键敏捷。他的演奏音色浑厚、明亮,气势磅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中国大百科全书》评)
刘诗昆的演奏细致而动人,充满了诗一般的美妙。细节与色彩精美而微妙,其中又有内在的力量与艺术家的热情。(前苏联钢琴演奏者吉列尔斯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