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坐落于世界著名道教文化圣地武当山北麓、汉江秀水之滨、南水北调源头,中国商用车之都的湖北省十堰市,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汽车命名、最具汽车特色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原机械工业部直属院校,是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入选高校、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单位、“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获批高校,也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东风汽车集团共建高校、湖北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入选高校、湖北省“园林式校园”、“湖北省省级文明(单位)校园”。
学校创建于1972年,前身是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组建的工人大学。经过多年发展,学校已经成为覆盖工、管、经、理、法、文、艺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学校紧紧围绕汽车产业链构建学科特色,在汽车、机械、材料、电子、武当文化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学科优势与特色。现有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现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电子信息、机械、交通运输、材料与化工、工程管理、能源动力、数字经济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设有汽车动力传动与电子控制、储能与动力电池、电池关键材料绿色智能制造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获批“湖北中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鄂西北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省大学科技园”,参与“湖北隆中实验室”“湖北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等建设。获批以省科技创新群体为代表的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芬兰、加纳等多个国家的知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现有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孔子学院。与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定期选派教师和学生访学深造;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出国(境)访学深造、教学培训、学术交流,组织学生赴德、法、英、美等国家参加双学位、交换生、本硕连读项目和国际竞赛、海外游学及国际夏令营等活动。
1972年,学校建校,始称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人业余大学;
1974年,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人业余大学更名为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人大学;
198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校名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与湖北省双重领导,以中国汽车总公司为主;
1984年,经国家经委批准成立汽车工业管理干部学院(二汽内部简称“管院”);
1985年,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汽车工业管理干部学院、二汽职工大学、二汽中专、二汽职工中专四所院校并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1993年,华中理工大学与东风汽车公司协商决定成立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东风汽车公司分部,分部设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1994年,学校划归原机械工业部管理;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办学经费由中央财政、湖北省财政和东风汽车公司分摊;
2006年12月3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东风汽车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学校移交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
2008年,被教育部评定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
201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东风汽车公司签署共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协议;
2013年7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8年,入选教育部“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首批高校,同年学校正式进入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和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2022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高校;
2023年3月,获批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同年12月入选工信部第二批“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基地”建设单位;
2023年11月20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绿色低碳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2024年入选工信部“工业信息安全”和“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实施单位;
2024年10月23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竹山产学研基地揭牌启用。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