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省重点建设高校,是省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学校秉承“博学、博爱、立人、达人”的校训和“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民大精神,坚持“立足湖北,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始终践行“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地处神奇美丽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邻渝黔,北靠陕渝,校园依山傍水,与龙洞河美景交相辉映。截至2023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近1600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3.71亿元,藏书210余万册,建有完备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电子图书330余万种。
湖北民族大学的历史溯源于1938年建立的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后改为湖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50年更名为恩施师范学校,1978年成立恩施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恩施师专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1984年4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鄂西大学题写校名。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验收,定名为湖北民族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并于1977年开办医学本科教育。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北民族学院。2018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
学校的办学成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体育模范集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省级平安校园”“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多次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事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教育部、国家民委等国家部委、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多次来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前身渊源
湖北民族学院
1938年,武昌乡村师范学校、黄冈乡村师范学校、襄阳乡村师范学校、宜昌乡村师范学校、郧阳乡村师范学校、恩施初中(乡村师范班)合并组建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
1941年,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更名为湖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
1947年2月,学校改名湖北省立恩施师范学校。
1949年11月底,恩施专署接管湖北省立恩施师范学校。
1950年10月,湖北省立恩施师范学校更名为湖北省恩施师范学校。
1958年,恩施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与湖北省恩施师范学校合署。
1961年,恩施师范专科学校撤销。
1970年,湖北省立恩施师范学校、建始师范学校、咸丰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恩施地区师范学校。
1977年,恩施地区师范学校改建为华中师范学院(恩施分院)。
1978年,华中师范学院(恩施分院)改建为恩施师范专科学校。
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恩施师专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
1989年6月,经原国家教委验收,更名为湖北民族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
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办。
1977年,开办医学本科教育。
合并发展
199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北民族学院。
1999、2004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2006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10月,教育部批准由四川大学对口支援湖北民族学院。
2008年3月,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湖北民族学院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为省部共建高校。
2014年9月,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2015年4月,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2016年7月,被省知识产权局授予为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恩施)基地。
2018年12月,湖北民族学院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