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
人气值:0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河北医科大学学校初名北洋医学堂,1894年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于天津创办,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西医院校。学校是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官网查看>> 大学高校 公办大学
基本信息
  • 创建时间:1894年
  • 院校隶属:河北省
  • 院校分类:医药类
  • 学校校训:明德博学,行方智圆
  • 学校类型:普通高等院校
  • 学校代码:10089
  • 学历层次:本科
  • 办学性质:公办大学
  • 所在地址: 河北省 石家庄市
分校与校区
  • 河北医科大学(建华校区北院)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建华南大街309号
  • 河北医科大学(建华校区南院)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东岗路48号
  • 河北医科大学(中山校区)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中山东路361号
学校简介

河北医科大学是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共建大学。初名北洋医学堂,1894年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于天津创办,191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49年4月更名为河北医学院;1995年,原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为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河北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201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正式签署共建河北医科大学协议。

学校秉承“崇德、敬业、谨严、创新”的优良校风,已成为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科大学。学位授权学科已经覆盖了生物学、基础医学、法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医学技术学等。学校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医学教育体系。建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国家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法医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多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不仅是河北省的医学教育、医疗救治中心,也是河北省的医学研究中心。已建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新型智库、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学校获批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获评2021年度河北省公民科学素质教育示范单位。此外,学校及附属医院还承办编辑出版了多种国家级及省级学术刊物。

历史沿革

1894年清政府批准,李鸿章在天津创建的北洋医学堂;

1912年,改称北洋医学校;

1913年,更名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

1915年,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由天津迁往保定;

1921年医专、农专、高师、法政合并成立河北大学,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改称河北大学医科;

1932年河北大学医科独立建院,称河北省立医学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被迫停办,共停止招生9年;

1946年1月河北省立医学院在保定复校,同年开始招生复校后的第一届学生;

1947年,河北省立医学院暂由保定迁往天津继续办学;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同年4月改称河北医学院;

1952年,河北医学院由天津迁回保定;

1958年,河北医学院由保定迁到石家庄;

1970年,天津中医学院并入河北医学院,改称河北新医大学;

1979年河北新医大学恢复河北医学院名称(中医系独立建院名为河北中医学院);

1949年成立的鞍山卫生学校,后改为鞍钢卫生学校、华山冶金医学专科学校,1988年迁至石家庄更名为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95年5月,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石家庄卫生学校并入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4月,河北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从河北医科大学分离。)

2013年河北中医学院分离后,学校仍称河北医科大学。

2016年,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共建河北医科大学协议。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

校园风光
  • 河北医科大学图片大全办学理念 1/3
  • 河北医科大学图片大全校训石 2/3
  • 河北医科大学图片大全主教学楼 3/3
更多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0640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