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
0 赞数:0 #小说家#
 发布词条  
古龙(1938年6月7日-1985年9月21日),出生于香港,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古龙把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使中外经典镕铸一炉,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并与金庸、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其小说作品有《浣花洗剑录》《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
  • 中文名: 古龙
  • 别号名称: 原名熊耀华
  • 出生日期: 1938年06月07日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籍贯: 江西南昌
  • 出生地: 香港
  • 星座: 双子座
  • 生肖:
  • 去世日期: 1985年09月21日
  • 职业职位: 小说家
  • 主要成就: 与金庸、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
详细介绍 PROFILE +

主要创作经历

1955年,以笔名古龙在晨光杂志发表小说《从北国到南国》,开始了职业写作生涯。

1960年,发表了第一部武侠小说《苍穹神剑》,从此走上了武侠小说的创作之路。

1960年至1963年,是他的潜伏阶段或试笔阶段,发表了《孤星传》、《护花铃》等十余部小说。在此期间,由于大量接触外国文学,古龙的作品沾染上许多西方文艺色彩。

1963年,接连发表了《情人箭》、《大旗英雄传》、《浣花洗剑录》、《名剑风流》、《武林外史》和《绝代双骄》等六部长篇,跃登为四大天王之一。

1964年至1966年,发表《浣花洗剑录》,为古龙小说创作的里程碑,其首次模仿了金庸《倚天屠龙记》中的“无招胜有招”,并且向《宫本武藏》等日本时代小说取经,探索武道(天道),另辟武侠蹊径,由此开始了古龙独特的武打描写方式。

1966年,发表《武林外史》,奠定古龙武侠小说的“浪子”风味,强化了《名剑风流》的现代感。

1967年,出版了代表他前期大规模的武侠小说形式最高成就的《绝代双骄》。香港知名作家倪匡替明报邀稿《绝代双骄》,从此和其结为莫逆。

1967年,出版的《铁血传奇》(后更名《楚留香传奇》)集武侠、文艺、侦探、推理、寓言于一身,自立门派,树立新派掌门人的标杆,也开启了往后十余年的黄金时代。

1969年,替导演徐增宏写过剧本《萧十一郎》,这也是第一部先有剧本再有小说的武侠名著。

1976年,香港邵氏以《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为底本拍摄电影,开创了武侠电影的又一次高峰,也缔造了他的电影时代。

1979年,《英雄无泪》《新月传奇》完成,在经历了十多年繁盛创作之后,古龙武侠小说创作逐步走向衰退,余生未再发表重要作品。

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静脉出血,古龙在台湾去世,终年47岁。

主要作品

《苍穹神剑》、《情人箭》、《大旗英雄传》、《浣花洗剑录》、《名剑风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

贡献影响

古龙以无比丰富的创作力,留下了70多部精彩绝伦的武侠著作,他的武侠小说创作始终秉承“求新求变”的宗旨,不受传统拘束,将中外经典镕铸一炉,为“武侠美学”理念的形成与“武侠文化”的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二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他以超凡的想象力、深厚的文学底蕴和锐意变革的创新意识,突破前人窠臼,赋予武侠小说新的生命,使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上,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作为当代华语文坛罕有的大师,古龙的作品是真正深入街头巷尾的文学经典,李寻欢、陆小凤、楚留香、沈浪、西门吹雪等众多形象,早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角色。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流传甚广;他的作品有着永恒的主题:勇气、侠义、爱与宽容。

古龙影视改编电影也多次获得亚洲影展及台湾金马大奖。根据《武林外史》改编的电影《孔雀王朝》于1979年获亚洲最佳动作片导演奖;徐克崛起江湖的处女作电视剧《金刀情侠》亦改编自《九月鹰飞》;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歌星在东南亚登台,若不演唱《小李飞刀》一曲,观众便会大喝倒彩;郑少秋等主演的《楚留香》系列电视剧在各地热播时万人空巷;九十年代根据《流星·蝴蝶·剑》改编的《莲花争霸》与《剑啸江湖》,划开了中国武侠剧的巅峰时代。

创作特点

古龙的小说弱化了武功在武侠小说中的功用,表达了对武功武力的限制及使用武力的权限限制与责任担当。从古龙早期的作品《大旗英雄传》、《名剑风流》,到中期的《绝代双娇》、《楚留香》,到后期《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剑》,古龙的写作风格一直在变化,他开创了一种武侠的流派。作为一个写作者来看,这是一种突破和追求。

古龙早期的作品是结构相对严谨,能首尾呼应,人物情节纵向发展,放得开,收得拢,人物多而不乱,并各具个性。小说注意渲染典型环境的氛围,以情节的变幻来揭示人物个性,代表作《名剑风流》。

古龙中期的作品结构的严谨,场面、人物、情节组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架式,总体上气魄宏大。代表作是《绝代双骄》,标志着古龙小说进入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是古龙小说的一个里程碑。它以悲剧落笔,以喜剧收尾,是一幕人生的悲喜剧。

古龙晚期作品小说的主题标新立异,结构也较严谨,情节也有起伏,环环紧扣,用性格的表层特征写出了导致人物性格形成的心理特征。人物性格鲜明。代表作《流星·蝴蝶·剑》。

古龙的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创造性的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古龙式武侠小说风格,古龙成功地运用了写景、写情、写心态的新派写法,又兼顾中国传统小说环环相扣、扑朔迷离的情节安排;有实写,有虚写;有重笔描摹,有轻笔带过;有警句格言,有精采对话;有对内心世界的挖掘,有对氛围的巧妙渲染;有张有弛,有情有味;有峰回路转,有绝处逢生;有悲凉也有幽默;有扣人心弦也有驰骋想象;层出不穷而叙而不乱,悬念迭起而合乎情理;感人肺腑而催人泪下,欲罢不能而回味无穷。古龙的话:“一个人如果沉溺于酒,必定有他伤心的事,而伤心的人必定是多情的人。”他打破了以往武侠以段为主的方式,大量使用短句,一句一段的排列方式。按古龙自己的说法:“长句读来如浩荡大河一泻而来,突然以短句相接,犹如一把剑把水截断,可以收到波澜大起大落的特殊效果。”确实,古龙作品里尽管短句很多,但是文字的优美依然亮丽。古龙的作品永远在弘扬真、善、美,在古龙的笔下,无论如何凄厉的故事都能让人感觉出一丝淡淡的温暖。对人性的了悟以及在这了悟后的宽恕,是古龙所要表达的主题。

人物评价

古龙兄为人慷慨豪迈、跌荡自如,变化多端,文如其人,且复多奇气。惜英年早逝,余与古兄当年交好,且喜读其书,今既不见其人,又无新作可读,深自悼惜。古龙的小说独创一格,构思奇妙,有成就。(金庸评)

“古龙小说描写的其实是现代心态,而金庸作品主要反映传统中国道德观念。古龙的武侠世界里到处可以看到台湾西门町夜生活的景象,他的每部小说都有保镖、浪子、商人、阴谋诡计等等,而金庸作品充满了大起大落,富有历史感。(香港导演 徐克评)

“古龙笔下,无论谁仔细看,都有你我,所以古龙不古。”(白岩松评)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文坛那些人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