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
0
赞数:0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位于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人民南路13号。红宫原为建于明代的海丰学宫,始建于洪武十二年(1379),坐北朝南,现保存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和东西庑等建筑,大成殿建筑面积240.7平方米。2016年12月,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2017年11月,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基本信息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一批(1927-1928年)
  •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 汕尾市 海丰县 红场路13号
包含景点: 赤山约农会旧址   

发展历史

1927年10月在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海陆丰人民举行第三次起义,夺取了政权。11月18~21日在学宫大成殿召开了海丰工农兵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有311名,中共中央委员彭湃同志在大会上作了政治报告,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师长董朗、党代表颜昌颐等同志在大会上发表演说。会议通过了“没收土地案”等 8项政治纲领,宣布成立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当时会场四周和街道墙壁都刷成红色,会场内用红布覆盖墙壁,中国一个红色政权在此诞生,因此把学宫改称“红宫”。此后,革命政权的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

红场旧址在红宫东侧, 原为“东仓埔”,占地22000多平方米,海丰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彭湃同志号召在此地兴建红场大门和司令台。大门门额上浮塑“红场”二个大字,为彭湃手书,两边浮塑有“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的对联,红场中央设有传声台。1927年12月1日在这里召开了5万多人参加的大会,庆祝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1928年1月2日董朗、颜昌熙等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与叶镛、袁裕、徐向前等率领的广州起义部队在此胜利会师。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海丰红宫红场旧址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展览与藏品

海丰第八区建筑工会会旗

1927文物。此旗呈长方形状,绒布质地。旗呈红色,上有一把白色布制成的斧头及一把镰刀,图案上方原有“海丰第八区建筑工会会旗”字样。

海丰二区农会旗

1925文物。此旗呈长方形状,绒布质地。旗呈红色,上有耕田犁头一把。

彭湃送给大礁村农会的留声机的喇叭筒

1922文物。本物品呈圆锥体铁质结构,喇叭筒口有凹入形环形纹。

中国共产党海丰县第二区委的党旗

1927文物。此旗呈长方形状,绒布质地。旗呈红色,上有五角星一颗,一把白色布制成的斧头及一把镰刀。

为民前锋

1928文物。此物呈长方体纸质结构,纸面上书写字体是草书写法,此物原是写给革命先烈张威同志的。

日文教科书

日本宏文学院编辑。该课本是彭湃同志1918年留学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时用的,书内的很多地方有他用日文写的注释,十分珍贵。

海丰县总工会印戳

铁质,长6.7厘米。海丰农民运动发展到1925年,农会组织相当完善,各行各业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会组织,并有相应的组织章程和组织纪律规定。

彭湃的题词

彭湃为鼓励战友而题。质地为宣纸,内容为“为民前锋”四字,用毛笔墨汁书写。这是我馆保存的一件彭湃同志的亲笔原件。

中国共产党党旗

海丰农民运动在彭湃同志的带领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于1927年11月建立了一个苏维埃政权——海丰县苏维埃政府。该旗为1927年苏维埃时期的党旗,是我党较早的一面旗帜。

留声机

1922年,彭湃刚开始发动农民运动时,用此留声机放音乐吸引周边农民,并通过宣传来唤醒农民觉悟,让他们知道“农民团结起,革命搞到底,你分田我分地,有田有地真欢喜”的革命道理。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3221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