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开善寺正殿
开善寺正殿
0
赞数:0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开善寺正殿位于四川省荥经县城;开善寺现仅存的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约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后檐和山墙面均施斗拱,式样复杂,做工精细,前檐阑额上精雕刻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等图案,庄重,气派,保留了早期古建风格。开善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寺殿古建筑。
开善寺正殿基本信息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六批(明)
  • 所在地/隶属: 四川省 雅安市 荥经县
所在景区
开善寺博物馆
开善寺博物馆由大殿和周围民居组成,时代跨度大,建筑类型丰富,既有传统的西南民居建筑,又有大气雄伟的抬梁和穿斗结构,景区现开放区域有开善寺正殿、民俗博物馆和开善寺电站旧址及花园。开善寺,又名开山寺,属于明代木结构建筑,从明开始营建一直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历时420年才建...

简介

开善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寺殿古建筑。正殿位于四川省荥经县城。开善寺现仅存的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约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后檐和山墙面均施斗拱,式样复杂,做工精细,前檐阑额上精雕刻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等图案,庄重,气派,保留了早期古建风格。

开善寺全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寺殿古建筑。正殿位于四川省荥经县城。开善寺现仅存的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约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后檐和山墙面均施斗拱,式样复杂,做工精细,前檐阑额上精雕刻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等图案,庄重,气派,保留了早期古建风格。 开善寺,又名开山寺,位于荥经县严道镇民主路。现仅存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为14.55米,单檐歇山顶,梁架结构完好。檐下施七踩斗栱,阑额饰深浮雕,精巧细腻,线条流畅。开善寺正殿既保留了早期建筑风格,又具有地方建筑特征,为研究建筑史提供了珍贵史料。

保护

据荥经县博物馆负责人高俊刚介绍,位于荥经县严道镇的明代木结构建筑---开善寺,现仅存正殿一座,建造于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是瓦屋进山路线上香客们第一朝拜地,也是全国的辟支佛道场的起香殿,寺名“开善”即“从此归佛行善”之意。

国宝开善寺的价值所在,是这座古建筑本身。前出的飞檐,八朵雕花交错的斗拱,赋予了这座明朝建筑鲜明的汉代元素,正殿斑驳的墙壁上残存着典型的元代风格彩绘。

受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响,有着500多年高龄的“开善寺”受到了今生大劫难。地震发生后,荥经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抢修屋面,加固松动梁架。同时,荥经县向四川省文物局汇报了情况,取得了各级文物管理部门的经费和技术支持,以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善寺的安全与完整。 如今的开善寺,已经暂时停止了对外开放。修缮现场脚手架林立,建筑工人们有的正忙着将直径达20厘米的木柱挑进寺庙,有的则在库房内刨制榫卯。“这些榫卯必须与原来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据在场工人介绍,随着工程有序展开,明年3月开善寺的修缮就可以大体完工。

价值

“开善寺的价值所在,是这座古建筑本身。保存较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古建筑,对研究古建筑艺术、佛教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苏士澍表示,荥经县是华夏文明的始祖颛顼帝的故里,是古代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和砂器之乡。作为四川文物大县之一,荥经县发掘和保护文物工作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与其说是他们选择了荥经,不如说是荥经吸引了他们。

附近有 2 个景点: 荥经县博物馆(1km)    严道古城景区(2km)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1601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