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卧佛院 安岳石窟 卧佛院摩崖造像 安岳石窟-卧佛院摩崖造像
安岳石窟·卧佛院
0
赞数:0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安岳石窟卧佛院开凿始于唐代,延续至宋代,距今已1400年历史,是安岳石窟的代表作之一。安岳石窟卧佛院为东西向,在长达0.5公里的两边崖壁上,有摩崖造像1613尊,阴刻5尊,粗坯造像6个,神兽22只,浮塔5座,经幢1座,唐碑2通,宋碑1通,题刻23件和石刻佛经15窟,大部分保存完好,特别是宋代造型更是达到中国石窟艺术的巅峰。其中以全长23米,头长3米,肩宽3.1米的释迦牟尼左侧卧造像最为壮观,为全国最大的唐代全身石刻左侧卧佛造像。
安岳石窟·卧佛院基本信息
  • 旅游景区级别: 3A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三批(唐至五代)
  • 所在地/隶属: 四川省 资阳市 安岳县 八庙乡
所在景区
安岳石窟
安岳县是中国已知的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已发现历代石窟造像368处,造像10万余尊,尤以唐代造像的宏伟和两宋造像的精美著称于世,有中国最精美的观音经变像、唐代最大的道教石刻群、五代最集中石窟群,是中国中晚期石窟的最后遗存和中国南方石窟的代表,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
相关景点

卧佛特征

卧佛沟为东西向,在长达0.5公里的两边崖壁上,凿有大小龛窟 138个,其中佛教造像84龛,计1593尊,内以释迦牟尼左侧卧造像较为壮观。卧佛全长23米,头长3米,肩宽3.1米,头东脚西,向南左侧卧于距地表 5米处的崖壁上。卧佛头有螺髻,双目微闭,形体修长,身着袈纱,坦胸,两手平伸,赤双足,神态安详端庄。此像雕刻精美、洗练,形象地展示出超脱的境界。在卧佛上部,刻有释迦牟尼佛坐像,两侧为诸弟子及天龙八部等,各现半身。腹部外侧跪一弟子,面向佛,背朝外。脚部刻力士像 1尊,上身裸露,肌肉丰满,充分表现了盛唐时期石刻造像艺术的独特风格(见图[])。

藏经洞

与卧佛相对应的崖壁上,是卧佛院藏经洞。佛教经文主要集中镌刻在15个经洞内,造字面积达 131.2平方米,共260468字。字为楷书,方格直行,大小规格 2~4厘米不等,均是唐人书写雕刻的佛经和敬爱寺经论目序。所刻经目是《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序》、《大般涅经》《法华经》《妙法莲华经》、《大方便佛报恩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佛名经》、《檀三藏经》等16部。刻经的题记,现存的有开元十五年(727)、开元十七年、开元二十三年三则。另外还有“开元十二年”、“开元二十一年卧佛院僧玄应书”等题记,也清晰可见。藏经洞内所刻佛经经文,不仅记有年代、经论名称,而且字迹古朴工整,笔势清劲纯熟,是研究中国佛教史、书法史和校正佛经版本的重要历史资料。

附近有 1 个景点: 木门寺(7km)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3483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