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辅渠
0 赞数:0 #水利工程#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六辅渠是古代关中地区六条人工灌溉渠道的总称。为了使郑国渠旁得不到灌溉的田地也能够得到水浇,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左内史倪宽主持修建了六辅渠。据《汉书·沟洫志》载:“自郑国渠起,至元鼎六年,百三十六岁,倪宽奏请穿凿六辅渠,以益溉郑国傍高卬之田。”六辅渠之建,实为郑国渠渠系工程之改造,自此,淤灌造田之旧貌换新颜,转为浇灌农田之用,可谓中国北方大型引河浇田水利工程之滥觞。
详细介绍 PROFILE +

古代关中地区六条人工灌溉渠道的总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左内史儿宽在郑国渠上游南岸开凿六小渠,以辅助灌溉郑国渠所不能达到的高地,故名。民间亦省称“六渠”。至唐犹存。《汉书·沟洫志》:“自郑国渠起,至元鼎六年,百三十六岁,而儿宽为左内史,奏请穿凿六辅渠,以益溉郑国傍高昂之田。”颜师古注:“在郑国渠之里,今尚谓之辅渠,亦曰六渠也。”

历史背景

为了使郑国渠旁得不到灌溉的田地也能够得到水浇,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左内史倪宽主持修建了六辅渠,该渠大概是引郑国渠以北的冶峪(yù,音遇)、清峪、浊峪等几条小河为水渠来益郑国渠傍高仰之田(《汉书·沟恤志》)。倪宽在六辅渠管理方面创造性地制订了定水令,以广溉田(《汉书·倪宽传》)的合理用水制度,因而扩大了灌溉面积,这是农田水利管理史的一个重大进步。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7376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