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1月19日,出生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埃克斯。
1849年,进入圣约瑟寄宿学校,跟着西班牙僧侣约瑟夫,吉尔伯特学习绘画。
1859年到1861年,佐拉对他学习艺术产生很大的影响,父亲也同意他发展自己的绘画爱好。
19世纪60年代中期,毕沙罗对他形成较大的影响,他们共同绘制作品。
1862年起,他潜心学画。当时他常造访卢浮宫,并在那儿临摹。他的绘画以普桑、鲁本斯,还有16世纪威尼斯大师们的作品为基础。
1873年,画了《缢死者之屋》和许多风景画。
1874年,以《缢死者之屋》《摩登奥林匹亚》参加首届印象派画家画展。
1877年后,逐渐拉开了与印象派团体的距离,发展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
1892年,创作出《玩牌者》《浴女们》《圣维克多山》等作品。
1895年,在巴黎安布售瓦兹·沃拉尔的画廊举办首次个人画展。
1906年,患肺炎,不久后过世。
《缢死者之屋》《摩登奥林匹亚》《玩牌者》《浴女们》《圣维克多山》《法黎耶肖像》等
保罗·塞尚正是把形式的东西,诸如距离、透视、体积等,当成了绘画的目的。而把内容放在服从形式的地位。保罗·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言从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而他对体积感、空间感的强调,对色彩的巧妙运用,对物象造型的重视,以及有意采取变形手法等,对现代诸艺术流派有着深远的影响。塞尚追求的与同时代的画家不同,他认为即使是画风景、画静物,也要画进灵魂的深处,这种超越绘画本身的前卫思想,给现代绘画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塞尚早期的作品注重风景画中的人物,后来发展到关注光和空气,这对印象派绘画产生巨大的影响。
塞尚放弃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完全依靠自己独立的观察进行创作,有意识地将注意力转向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概括和取舍,从结构的观点来描绘对象。正是由于塞尚这种绘画的主观性改变了整个西方艺术的进程,对他以后的艺术家产生了观念上的震撼,这种震撼导致了艺术思想的全面解放。从塞尚开始,西方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转向表现自我,并开始出现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流派,形成现代绘画的潮流。塞尚这种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为后来出现的现代油画流派提供了引导。
早期绘画风格受许多人影响,身处于印象派的时空中,也非常认同印象派的特殊地位,但他的作品却与印象派风格截然不同。塞尚长久追求一种诉诸心灵超越眼前景象的深沉构思,他对于描绘对象的美与丑并不在乎,认为只有内涵与内在情感,才能完整地忠实地呈现于画布上。他曾把人物比例伸长、解体及弯曲,来研究画面中的明暗度、协调性与吸引力,而忽略了物体本身的轮廓线条与透视比例,这就是塞尚坚持的绘画精神。
保罗·塞尚的画具有鲜明的特色。他反对印象主义那种忽视素描,把物象弄得服就不清的绘画风格。他认为,倘若画中物象模糊不清,那么便无法寻求画面的构成意味,立志要“将印象主义变得像博物馆中的艺术那样坚固而恒久”。他强调绘画的纯粹性,重视绘画的形式构成,强调通过绘画。在自然表象之下发据出某种简单的几何形式,同时将眼见的散乱视象构成秩序化的图像。他极力追求一种能塑造出鲜明、结实的形体的绘画语言,常以黑色的线勾画物体的轮廓,甚至要将空气、河水、云雾等,都勾画出轮廓来。在他的风景画中,无论是近景还是远景的物象,都被拉到同一个平面中,这样既与传统表现手法拉开距离,又为画面构成留下了表现的余地,强调了画中物象的明晰性与坚实感。
在创作中,保罗·塞尚一直主张要用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来表现自然。他不惜牺牲客观的真实,排除繁琐的细节描绘,而着力于对物象的简化、概括的处理,以摆脱千百年来西方艺术传统的再现法则对画家的限制。塞尚的画中经常出现对客观造型的有意歪曲,如透视不准、人物变形等,景物描绘富有几何意味。他无意于再现自然,而他对自然物象的描绘,根本上是为了创造一种形与色构成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