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硐子铜铅银多金属矿
0 赞数:0 #银矿#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银硐子铜铅银多金属矿属于典型的热水喷流沉积型矿床,位于陕西省柞水县东南16公里处,矿区东西长3km,南北宽1.5~2km,面积约5km2。其在古代开采很盛,现已建成陕西银矿,对其进行开发,是我国重要的产银基地之一。该矿床共有16个矿层,其中主矿层为银、铜、铅、锌矿层,保有银储量2257t,含银品位平均107g/t。
详细介绍 PROFILE +

银硐子铜铅银多金属矿位于陕西省柞水县东南16公里处,矿区东西长3千米,南北宽1.5-2千米,面积约5平方千米,在古代开采很盛,现已建成陕西银矿,对其进行开发。该矿床属沉积类型碳酸盐岩亚类银矿床,共有16个矿层,其中主矿层为银、铜、铅、锌矿层,保有银储量2257度,在全国银矿储量排名中位列第四。

矿床概况‌

银硐子铜铅银多金属矿位于陕西省柞水县东南16公里处,矿区面积约5平方千米,古代已有开采记录,现由陕西银矿开发。其主矿层包含银、铜、铅、锌等金属,共16个矿层,‌保有银储量2257吨‌,是我国第四大银矿。‌‌

‌地质特征‌

‌赋存地层‌:矿体产于中泥盆统大西沟组,岩性为碳质千枚岩、白云质结晶灰岩,矿层集中在该组中段靠上部位。‌‌

‌矿物组成‌:

主要金属矿物: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

银矿物:辉银矿、深红银矿、自然银及银黝铜矿等,呈浸染状或条纹条带状分布。‌‌

‌成矿温度差异‌:西部银矿段方铅矿富含高温元素Bi,东部铅矿段则以低温元素Sb为主,反映成矿温度分带性。‌‌

‌成矿机制‌

该矿床成因具有多阶段性:

‌海底喷流沉积‌:重晶石高Sr含量(约1%)、硫同位素富集重硫(δ³⁴S 20‰左右)及凝灰岩关联性,表明早期受海底火山喷溢影响。‌‌

‌热液叠加改造‌:黄铁矿双重成因(沉积+热液)、硫锑铜银矿等高温矿物组合,显示后期热液活动对金属富集的作用。‌‌

‌生物-有机质参与‌: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生物有机质可能通过活化金属元素促进成矿。‌‌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4323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