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四平市山门银矿,是一座典型的与侵入岩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密切相关的中型银矿床,其银金属储量为1265吨。该矿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山门镇,自1988年成立以来,于1993年正式投入生产。它隶属于中国有色总公司延边州天宝山矿务局,是一家集采选于一体的企业,其主产品为银精矿粉。在1996年,该矿曾试图通过建设冶炼厂来提炼白银和黄金成品,但因技术问题导致严重亏损,最终不得不关闭。2004年,由于经营不善,该矿被迫关闭破产。然而,在2006年7月,该矿通过国有控股与个人入股的方式进行了改制重组,成立了昊融银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吉林省昊融矿业集团。目前,该公司的选矿处理能力为每日520吨。
山门银矿是一处半隐伏的独立的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的大型蚀变岩型矿床,总结其成因有如下特点:
(一)深断裂及构造交汇部位是成矿的良好地段。
(二)深源地质体的反复侵位以及岩浆演化分异使矿化剂及成矿元素不断活动,尤其到了晚期,残余岩浆偏酸性并富碱质,为区域内的大规模硅碱质交代作用和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创造了条件。
(三)良好的成矿空间与岩性条件,促使矿液的富集沉淀。夹在两岩体之间的地层楔状体,成为构造活动中的软弱带,反复的断裂活动沟通了容矿构造。石英闪长岩的超覆造成了圈闭条件,构成了良好成矿空间。具细纹层的含碳质的钙泥质岩石成为矿液沉淀的有利岩性。
(四)区域地球化学域具有较高的Ag/Au比值,在区域上分布特征表明地壳中的Ag和An在不断迁移,分配再平衡过程中产生。Ag的集聚代表了潜在成矿条件。
〔五)在断隆与断陷相对活动中,深断裂提供了岩浆热液活动的通道和其形成条件,同时由于断陷的降落提供了大气降水补给的必要古地貌环境。而断隆的抬升又得以使深部地质体和相应的构造提到成矿有利部位。大量的热液矿床产于裂谷旁侧的隆起带为相同的控制条件。
(六)统计资料表明,岩浆活动中碱质成分划分为钠型、钾一钠型、钠一钾型和钾型。相对应的贵金属矿产分别为金矿、银一金矿、金一银矿和独立银矿,山门地区的碱质活动为以钾质为主,相应钠质亦较高,属于钠一钾型,而矿床相应亦为以银为主,伴生有金的特征。
以上六种因素中,前三个因素的三位一体的空间关系。加上后三点的区域条件,是山门式银矿的评价准则,概括起来就是在裂谷旁侧隆起带(尤其是板片下插的上盘),具有大于25的A留An比值地球化学背景。有长期活动的深断裂和比较发育的钠一钾型长英质岩浆活动(从深成侵入到喷发活动)并有富碳质的钙一泥质细碎屑岩夹大理岩与容矿构造的空间一致,即可部属寻找该类型矿床。
半隐伏的山门式银矿的发现,是正确的运用了地质和物探相结合的找矿方法而找到的。通过山门银矿的矿床勘探,外围的普查找矿和各项研究工作,以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信息等各种找矿手段的反复运用,在原来找矿经验的前提下己发展为地质找矿信息模型,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等全方位的综合找矿模式。
区内沿着依兰一伊通断陷盆地两侧均有断续的银矿化及矿点分布。断陷北西侧的大黑山断隆上矿体受北东向断裂带控制。断陷南东侧则容矿构造均为北西向。但矿(化)点分布仍然为沿断陷边缘的北东向分布。充分的反映了矿化受深断裂控制的特点。因此寻找山门式银矿应当沿着深断裂两侧按着构造交叉部位布置找矿。从矿区向南有一交叉构造出现在大窝堡。现已证实为一矿点,出现石英单脉,有块状黄铜矿矿化及红化带。相应的化探异常发育。在山门银矿区北侧有一构造交叉部位。己知该区为火山岩分布区。按长英质火山岩一岩浆活动控矿因素出现系列矿产的可能有以火山岩为容矿岩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