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绿茶
0 赞数:0 #绿茶#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官田绿茶是广东省兴宁市的一种特产,官田乡地处漳平市东南边陲,东南与华安县毗邻,西北和永福镇接壤,全境群山起伏,峰峦叠嶂。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足。土壤为红黄壤,植被以芦苇、芒箕为主,PH值在4.5-5.5之间,具有发展茶叶生产的优越地质和气候条件。2021年,在广东省“粤茶杯”第十四届茶叶质量推选活动中,“官田翠玉”荣获乌龙茶类银奖;在“梅州茶王”评鉴暨嘉应茶品牌推介活动中,“官田翠玉”荣获“2021梅州茶王”称号。
详细介绍 PROFILE +

官田茶介绍

官田茶品种优良,均种在海拔三百米以上的山岭上。官田茶是粤东八大名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官田乡又引进了不少优质茶,其中“南华牌”奇兰乌龙茶曾获省优、部优和亚运会“绿色食品”称号的殊荣。近十多年来的单丛茶也很出名。

官田茶产地环境

官田乡地处漳平市东南边陲,东南与华安县毗邻,西北和永福镇接壤,全境群山起伏,峰峦叠嶂。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足。土壤为红黄壤,植被以芦苇、芒箕为主,PH值在4.5-5.5之间,具有发展茶叶生产的优越地质和气候条件。近年来,新兴的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官田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官田茶的历史发展

梅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农民素有种植茶树和加工茶叶的习惯。公元960~1280年间的《惠州府志》中就有长乐(今为五华县)生产土茶的记载。

梅县阴那山灵光寺和大埔县西岩山西竺寺的历代和尚,都在寺庙前栽种茶树,加工茶叶。

明朝时期茶叶生产已遍布全市,清朝时各县相继出现名茶产区,如梅县清凉山茶、兴宁县官田茶、五华县天柱山茶、丰顺县马图茶、大埔县西岩茶、平远县锅茶和南台茶、蕉岭县黄坑茶等地方八大名茶。

1860年汕头辟为商埠后,茶叶成为外销商品,梅州的茶叶远销东南亚诸国,特别是清凉山茶,条索紧结匀整,香气清芳馥郁,汤色碧绿,清彻明亮,滋味甘醇爽口,深受消费者欢迎,在华侨中享有盛誉。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汕头沦陷,出口中断,茶价下跌,加之连年战乱,农民无力经营茶园,仅限于山区或寺庙的地方零星种植。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广大农民大力垦复和开辟新茶园,兴办国营和集体茶场,发展茶叶生产。

20世纪60年代,蕉岭县率先兴办以茶为主的国营华侨农场和广福茶场,梅县有清凉山、兴宁在南华岗相继办起国营茶林场,大埔县在西岩山组建起集体所有制的西岩茶场,并引进云南大叶和梅占等良种,推广等高水平开垦,深耕改土,深沟厚肥种植,铺草覆盖,分段修剪养蓬,分批留叶采摘等先进技术;改革制茶工艺,实行半机械化或机械化生产,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品质显着提高。

到1980年止,茶园面积由1949年494公顷扩大到2467公顷,茶叶产量从1949年73.55吨增加到710.90吨。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4569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