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竹编制品
0 赞数:0 #竹编#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井冈山地处湘赣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竹林茂密,有毛竹、淡竹、方竹、苦竹、墨竹、罗汉竹等一百多种,资源丰富,为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井冈山竹编制品以本地竹子为原料制成篾丝,可以编制传统的竹箱、竹柜、竹厨、竹篮、竹热水瓶壳等,也可以制作各式各样的旅游工艺品,如雅拙谐趣的熊猫、憨态可掬的企鹅、展翅开屏的孔雀、怪眼拙睁的猫头鹰等,形状各异,构图别致,巧夺天工。
详细介绍 PROFILE +

井冈山竹编制品品种种类

一、相关制品

1、传统竹编制品

主要是实用性竹编制品,如斗笠、簸箕、米筛、箩筐、晒垫、渔篓、凉席、提篮、焙笼等

2、现代的竹编工艺制品

主要有花篮、花钵、水果盘、礼品盒、儿童玩具、飞禽走兽等15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二、代表作品

1、竹编工艺品“牡丹亭”;

2、竹编工艺品“六和塔”;

3、竹编工艺品“龙船”;

4、竹编儿童玩具“喜鹊红梅闹春”;

5、竹编儿童玩具“孔雀开屏”;

6、竹编儿童玩具“青蛙鸣叫”;

7、竹编儿童玩具“熊猫啃竹笋”。

井冈山竹编制品制作方法

井冈山竹编技艺工序繁杂,编织精密,品种繁多,所有工序全由手工完成。其制作的主要工序是:去蔸,去梢,刮节,破竹,劈条,去篾黄,取层,拣篾,刮篾,编扎制作成品以及染色(分为编扎之前的篾条染色或成品上色两种技法)。

井冈山竹编制品生产情况

井冈山全市现有8000多农民从事竹编工艺生产,竹编制品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饿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150余万件。

井冈山竹编制品荣誉认证

20193月,井冈山竹编技艺入选第一批江西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井冈山竹编制品发展历史

据井冈山市拿山的牛岭古墓挖掘考证,井冈山竹编技艺产生于宋末元初。先民为躲避战乱,从广东、福建迁徙此地繁衍生息。他们靠山吃山,充分利用这里丰富的竹林资源,以编织竹器维持生计。主要生产桌、椅、凳、簸箕、米筛、提篮、斗笠、畚箕等竹制日常生活用品。

到了明代,竹编技艺日趋精湛,开始生产凉席、提箱、果盘、礼盒等竹编工艺品。清代竹编技艺进一步得到了长足发展。

据同治年间地方志记载:“所编竹器最繁,无不畅销境外。”许多农家竹编技艺世代相传,老少妇孺皆会,所编的竹制品,生活实用与工艺欣赏相得益彰。

新中国成立后,竹编技艺在继承传统的经纬编织基础上,贯以穿、插、钉、锁、缠、套等多种技巧,由单一颜色发展为具有红、黑、蓝、黄等多种彩色,并能编织箩、筛、笆、盘、灯、扇、碗、盒、杯、盆、瓶等15100多个花色品种。

1958年,创办了井冈山竹编工艺美术厂,1982年,该厂与上海玩具厂联营。19877月改制为中外合资企业。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竹编制品濒危消亡,但民间艺人使用优质的篾丝材料,设计制作各式各样的旅游工艺品,这些产品曾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获得人们的好评。1985年,有3名竹编技艺人员作为专家被派往哥伦比亚和牙买加传艺。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9385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