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桃木雕
0 赞数:0 #木雕#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肥城桃木雕是山东省特色工艺品,肥城桃木雕刻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因其能够镇宅除凶、祈求平安、招财纳福,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肥城桃木雕刻之所以著称,是因为其桃木资源丰富,肥城的桃树被誉为“群桃之冠”,历代皇室都将其视为贡品,丰富的桃木资源和深厚的桃文化信仰为桃木雕刻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今肥城桃木雕刻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更多的关注。不仅在国内广受喜爱,更是走出国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详细介绍 PROFILE +

肥城桃木雕刻是非遗吗

山东肥城桃木雕刻是一项拥有悠久历史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肥城桃木雕刻历经千百年沧桑流传至今,2007年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肥城桃木雕刻特色

“肥城桃木雕”以独有的佛桃木为原材料,木体清香,色泽金黄,形成八卦螺旋形花纹。其独特之处在于以传统平面浮雕为基本技法,包括浅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多层叠雕等手法。

此外,如今肥城桃木雕刻还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如将掐丝珐琅工艺与桃木雕刻有机结合,使得这一传统工艺焕发新的活力‌。

肥城桃木雕刻作品题材

肥城桃木雕刻作品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文字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通过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雕刻艺术形式。

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又蕴涵吉祥企盼的题材可分为人物类、兽类、植物类、文字类、几何纹等组合类。题材内容广泛,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吉祥图案”,如“吉庆有余”、“五谷丰登”、“平安如意”、“松鹤延年”、“龙凤呈详”;

二是戏曲人物、古代英雄、小说演义、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供人们欣赏品味;

三是人们熟悉的飞禽走兽,如鸡、鸭、鹅、兔、猪、牛、马、鹿、蝙蝠、鱼、虾等以及植物花卉、蔬菜瓜果之类。

集中体现了民间工艺美术的共性。但在每件具体作品的形式、风格、审美趣味、工艺技法上,又有它独特鲜明的风格。在构图上,往往把不同的场景和人物,配以图案纹样,注意虚实主次、线条分割、层次节奏的处理,就其雕刻技法分类,有沉(凹)雕,浮(凸)雕,圆(立体)雕,通雕(多层)和锯通雕(单层)五种,在雕刻技法上则依据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装饰,把浮雕、通雕、线刻或单独或综合地灵活运用,以表现不同的形式美,追求画面结构的严谨与变化,构图的饱满与均衡。把写实的形象加以变化和组合,装饰性与实用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肥城桃木雕刻制作工艺

1、材料处理

肥城桃木雕刻工艺品制作材料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选好的桃木坯料完全浸泡在水中泡透;②将浸泡透的桃木放在加有火碱的水中大火煮沸,然后继续在沸水中煮四至五小时,煮完捞出后立即浸泡在清水中,直至桃木不再吸水;③将煮好的桃木坯料取出放在阴凉无风处排好,自然凉除部分水分,使其基本定形,然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自然干燥。④再将干燥的桃木坯加固束缚成捆进行烘干,经过处理后的桃木色泽美观,不开裂、不变形、不虫蛀。

2、传统工艺

手工雕刻首先,要有一张好的画稿,一张好的画稿决定了一件桃木工艺品未来的命运。在有经验丰富的雕刻师进行精心的雕刻。其次,经过打胚、粗雕、细雕,要求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从下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层层地推进。刀法圆熟流畅,要有充分的表现力。

3、修光

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圆滑、或板直、或粗犷,力求把作品意图准确地表现出来。

4、打磨

根据作品需要,将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要顺着木的纤维方向打磨,直至理想效果。

5、着色上光

用硬毛刷、小硬毛笔、调色缸。着色的颜料一般是指水溶性的,如水粉、水彩或皮鞋油。它们的特点是覆盖性小,有较强的渗透性。

6、保护

上漆或是打蜡。

肥城桃木雕刻历史

桃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平安、吉祥的寓意,最早的春联就是刻在桃木板上,称为“桃符”。山东肥城素有“桃乡”之誉,这里的桃木雕木质温润华丽、色泽古朴典雅,已有千年历史。

‌肥城桃木雕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并在宋、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阶段。这种雕刻艺术源于古代的“桃符”,一种早期的春联形式,刻在桃木板上,寓意平安和吉祥。肥城市,位于山东省,因其丰富的桃木资源和深厚的桃文化信仰,为桃木雕刻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3774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