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竹编
0 赞数:0 #竹编#
安岳竹编是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的特色手工艺品,安岳竹编工艺以手工生产为主,从业人员分布在全县69个乡镇和各村社。尤其以李家镇的竹席、永清镇的竹背、高升乡的筲箕和龙台镇的竹编生活用品最为突出。安岳竹编2009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详细介绍 PROFILE +

安岳竹编工艺介绍

安岳竹编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珍品,安岳生产的竹编工艺品瓷胎竹编又称“竹丝扣瓷”,是竹编工艺品中一种独具特色的品种。它是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篾,依胎编织而成。

安岳竹编的原材料

瓷胎竹编用的竹丝选料非常严格,在四川生产的一百多种竹子中,只选中了邓昧山脉生长的慈竹,而且必须是节距在66厘米以上、无划伤痕迹的“两年青”壮竹。50公斤慈竹经反复挑选加工,最后只得成品竹丝400克。制成的经蔑薄如绸,纬丝绷如毛发,且粗细均匀,柔韧适度,原料制作的技术要求极高。

安岳竹编制品有哪些

安岳竹编艺术一直名声在外,无论是工艺竹编,还是实用竹产品,都堪称一流。从战国时期编竹箕填石拦河,到唐代时的竹鸟笼、竹椅、竹席等,至清朝时用方块形、万字格装饰的竹扇、枕席。尤其是清朝用竹丝编制的“龙凤席”细薄、光滑、柔软、可折叠,成为御用佳品。新中国成立后,安岳高档竹编工艺品有凉席、枕席、桌席、蚊帐、帐檐、条幅、挂屏、座屏等,产品畅销国内及欧、美、东南亚、中东、日本等地。

安岳竹编的起源故事

安岳竹编源远流长。据清乾隆版《安岳县志》记载:普州(今安岳)产的竹席,已远销保宁(今阆中)、仁寿。清朝时期,竹编与文化艺术结合,最初是在竹扇上、枕席上出现各种方块形、万字格等图案。清光绪年间(1875—1908),安岳已能制作普通细席和精美细席。尤其是用竹丝编制的“龙凤席”,细薄、光滑、柔软、可折叠,成为御用佳品。

1932年,安岳精美细席获四川省劝业展销会甲等奖。新中国成立后,安岳高档竹编工艺品有凉席、枕席、桌席、蚊帐、帐檐、条幅、挂屏、座屏等。1953年和1957年,安岳细席社献给毛泽东主席两张工艺竹席,一张席面编织的是“抗美援朝”4个大字,另一张席面编织的是牡丹、松树、白鹤图案。

1956年献给贺龙元帅的工艺席编织的是“赵子龙大战长坂坡”的战斗场面。均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1981年,安岳精美细席曾在欧洲和美国、香港展出,其中,“南京长江大桥全景”在北京和罗马尼亚展出,而“毛主席在天安门挥手致意”7尺条幅等至今仍保存在首都展览馆。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9883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