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新疆自治区博物馆十大国宝级文物 新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哪些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榜单研究员369号 上传提供 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收藏各类文物和标本资料2.5万件(套),特色藏品主要为纺织品、纸质文书、彩绘泥塑及古代干尸标本等。下文maigoo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下新疆自治区博物馆十大国宝级文物,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方格兽纹锦、彩绘天王踏鬼木俑、楼兰美女、彩绘骑马戴帷帽仕女俑、《伏羲女娲交尾图》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新疆自治区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买购小编主要盘点了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依据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保护级别、网络关注热度等因素,并结合互联网相关排行榜综合得出。本文仅供参考,如有错误、遗漏之处,欢迎在文末评论反馈。为我喜欢的投票>>

本榜单仅供参考使用,如果对于该榜单您有更好的建议,请 推荐入榜/提交>>

新疆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01
国宝级文物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汉代织锦护臂,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95年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锦面绢里,为五重平纹经锦,纹样和题材新颖别致,宝蓝、绛红、草绿、明黄和白色等五组色经根据花纹纹...样分别显花,织出星纹、云气纹及孔雀、仙鹤、避邪、老虎等瑞兽纹,上下每两组循环花纹之间贯穿小篆体“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其结构复杂,工艺精湛,堪称是我国汉代锦的精华,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同时也是新疆博物馆镇馆之宝。 【展开全部】 【 详细>>】
02
北朝至隋朝具有代表性的织锦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方格兽纹锦,北朝时期丝绸,于1968年出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地,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北朝方格兽纹锦长18厘米、宽13.5厘米,此锦是由褐、绿、白、黄、蓝五色丝线织成的经锦,经线分区牵入,每区仅三色,其中绿、黄经丝轮流用来织制纹样地色,形成了绿白、黄白相间的纵向宽条纹。横向...则以红、白、蓝经丝作细条,把纵向的宽条纹隔成方格状,在每块方格纹内织出一只兽纹。北朝方格兽纹锦花纹区别于汉代织锦的特点是图案有较强的稳定性,以长方格构成织物图案框架,格内填饰牛、狮、象、人物和伞盖,给人以规矩大方的美感。此件为二重经锦,织造工艺精湛,是北朝至隋朝具有代表性的织锦。 【展开全部】 【 详细>>】
03
彩绘天王踏鬼木俑
1 1
宝藏木俑国内仅此一件
新疆博物馆国宝级文物彩绘天王踏鬼木俑,唐代彩绘木俑,1973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天王踏鬼彩绘木俑,出自唐代将军张雄夫妇合葬墓,这种俑是作为墓葬“守护神”置于墓室门外,以保卫墓主人的“安宁”。此俑高86厘米,由天王与小牛鬼两部分构成,各色彩绘,斑斓如新;它由36块...木雕拼接而成,而且可以拆卸。天王全身施彩、双目圆睁、神态威严、气势雄伟,降魔除妖,以保高昌左卫大将军张雄灵魂平安。这类木雕天王踏鬼俑,到目前为止在国内仅见一例。 【展开全部】
04
新疆出土年代最早的一具干尸
新疆博物馆镇馆之宝有哪些?楼兰美女干尸就是其中之一。楼兰美女,是1980年新疆楼兰古城遗址内发现的一具女性干尸,史称“楼兰美女”,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楼兰美女是新疆出土古尸最早的一具,距今约有三千八百年的历史,经过科学测定该女子死时为四十五岁左右,生前身高1.55米,身着粗质毛织物和羊皮,足蹬粗线缝...制的毛皮靴;发长一尺有余,呈黄棕色,肤色红褐色富有弹性,眼大窝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翘,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至于是不是当时楼兰城的土著还是外迁民族,这都是未解之谜。新疆博物馆的干尸太多了,保存地都十分完好,除了新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楼兰女尸外,还有营盘男尸、小河墓地女尸、且末男尸和女尸等。 【展开全部】 【 详细>>】
05
彩绘骑马戴帷帽仕女俑
1 1
唐代手工泥塑彩绘俑代表作
彩绘骑马戴帷帽仕女俑,唐代手工泥塑彩绘俑,1972年和1973先后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唐代墓葬,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1972年出土的骑马女俑,仕女发束高髻,额间花钿,上身穿白色小花纹襦衣,下穿黑色树叶纹图案的绿色长裙,裙上端高及胸部,足穿黑靴,骑在鞍马上,形态典雅,再现大唐贵族妇女的...雍容华贵;1973 年出土的骑马女俑,仕女骑着一匹红马,头挽高髻,戴方锥形黑色垂纱高帽,纱笼半遮半露,颇有风韵。它们的发现,不仅反映了当时唐王朝的政令在高昌地区得到全面推行,也表明盛唐时期高昌地区有着同长安一样的流行时尚,让人们更立体直观地领略到唐代女性的精神风貌和大唐盛世的气息。 【展开全部】
06
《伏羲女娲交尾图》
1 1
千年上古图画
伏羲女娲交尾图,唐代绢画,于1963年新疆吐鲁番的一所古墓中出土,现藏于新疆自治区博物馆。这幅画高221.5厘米,上宽105.5厘米,下宽80.9厘米,画中,伏羲女娲手持规矩,上身相拥,蛇尾缠绕,两者上部画有炎炎烈日,尾下则是皓月当空。随着文物出土,人类再一次打开了对古文明认知的新世界,进而感受到了...古人智慧的思考与创造力。其画中所表达的具体含义,现在人无从知晓,有人说酷似生命遗传基因结构图,还有人说是古人臆想的神秘符号,总之,目前还没有确切答案,留下了非常神秘的色彩,为新疆自治区博物馆十大馆藏之一。 【展开全部】
07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残卷
1 0
最早《三国志》手抄本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残卷,于1965年1月10日在吐鲁番安乐古城南距苏公塔1公里一座佛塔遗址的陶瓮中发现,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三国志》手抄本纵23厘米,横72.6厘米,本卷为纸本,作乌丝栏,隶书字体,残存40行,墨书570余字。该抄本残页出土后,有关部门对其纸张的物理化学结构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测定这本《三国志》的抄写年代约为三国至东晋年间(公元265—420年间),而陈寿的《三国志》写于西晋年间(公元3世纪末叶),勘查最早《三国志》手抄本。可见在晋朝的时候,中原和西域的交流十分密切,当时的文化传播速度甚至超出了今人的想象。 【展开全部】
08
唐代彩绘屏风画
《弈棋仕女图》,唐代佚名创作的绢本设色画,1972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的屏风画,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为新疆博物馆国宝之一。这幅屏风画出土时已破碎,经修复,重现了大体完整的11位妇女儿童形象。画面以弈棋贵妇为中心人物,围绕奔棋又有侍婢应候、儿童嬉戏等内容,是描绘贵族妇女生活的一...组工笔重彩风俗画。画作虽出土于边疆,内容却是典型的唐代贵族妇女形象和服饰,透露出中原气息。可以说,《弈棋仕女图》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为研究唐代绘画技艺、服饰艺术、地方民俗,化妆技术、围棋发展等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形象资料。 【展开全部】 【 详细>>】
09
战国青铜武士俑
1 0
极为罕见的青铜俑
青铜武士俑,战国时期文物,1983年出土于新疆新源县巩乃斯河南岸墓葬,现为新疆自治区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这件青铜俑中空,用红铜合模铸成,高40 厘米,深目高鼻,头戴顶附弯钩的高顶遮沿帽,上身赤裸,腰间系短裙;左腿屈起,右腿下跪;双手环握,拳心相对,手中各有一孔管,原本应为弓箭一类的武器。战国墓殉葬武...士俑并不鲜见,但一般为陶质和木雕,青铜铸造的武士俑则极为罕见,其应是战国时期在伊犂河流域活动的少数民族塞种人男子形象。 【展开全部】
10
新疆地区最早的人类头骨化石
阿图什人头骨化石,1981年9月出土于新疆阿图什阿湖乡,被考古学家称为“阿图什人”人头骨化石,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最初发现的人头骨化石共4块——前额骨、头颅骨和2块蝶骨。1983年7月,在同一地点进一步发现了另外3块人头骨化石,与先期出土的4块组合后,复原出一个人头骨上半部外形。头骨长117.5毫米...,宽123毫米,重443.5克。考古学、人类学、地质学专家对阿图什人头骨化石的特点、级别和地层、地理环境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分析,鉴定这一人头骨化石至少有一万七千年的历史,为18岁左右的男子头骨,比现代人头骨要厚。“阿图什”人头骨化石的出土,意义重大,它证明新疆地区历史悠久,至少在一万七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展开全部】 【 详细>>】
更多相关榜单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推荐入榜>>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