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苏州市著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榜单研究员314号 上传提供 0
苏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那么,苏州著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MAIGOO小编整理了苏州十大著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昆曲、苏绣、碧螺春绿茶制作技艺、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等,一起来看看吧!
  • 排排榜
  • 关注榜
  • 得票榜

苏州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排排榜。本榜单由AI大数据算法收集整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名录公示信息、苏州文旅部门公开资料、专家研究文献、非遗保护相关报告、媒体公开报道的综合评选结果,结合非遗项目的文化价值、历史传承度、代表性与唯一性、艺术表现力、社会影响力、活态传承情况、公众认知度及网络讨论热度等多维度因素,通过综合判断得分系统自动生成。榜单仅供参考,参考数据截止至2025年11月18日。如有疑问,欢迎在末尾评论或批评指正。为我喜欢的投票>>

本榜单仅供参考使用,如果对于该榜单您有更好的建议,请 推荐入榜/提交>>

苏州十大著名国家非遗名录
01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非遗 国家非遗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戏曲艺术中的珍品
昆曲,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已有6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也是苏州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展开全部】 【 详细>>】
02
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被誉为“刺绣界的爱马仕”‌拥有两千余年历史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的优秀代表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非遗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与湘绣、粤绣、蜀绣齐名,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各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中国苏绣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绣品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苏绣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而苏绣精品(环绣山庄牌)更是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江苏著名的传统工艺品。 【展开全部】 【 详细>>】
03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非遗中国名茶之一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江南茶文化代表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此茶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已有1000多年历史,因产于苏州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又称“洞庭碧螺春”,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洞庭(山)碧螺春茶更是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江苏著名的特产。碧螺春以细秀...的特点在众多名茶中独树一帜,“一斤碧螺春,四万春树茅”,可见芽叶的细嫩程度,汤色清澈明亮,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碧螺春绿茶制作技艺采取传统的采制技艺,分为采摘、拣剔、摊放、高温杀青、揉捻整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七道工序,其制作技艺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展开全部】 【 详细>>】
04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非遗中国名锦之一中国丝绸传统技艺杰出的代表作始于宋代有“锦绣之冠”的美称承载了苏州丝绸文化的精髓
宋锦,为宋代发展起来的织锦,因主要产地在苏州,故谓“苏州宋锦”。苏州是我国著名的丝绸古城,为锦绣之乡、绫罗之地,宋锦不仅是苏州这座丝绸古城优秀丝绸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丝绸传统技艺杰出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技艺采用经线和纬线联合显花的组织结构,应用了彩抛换色的独特工艺,使织物表...面色线和组织层次更为丰富。在艺术风格上,以变化几何形为骨架,内填自然花卉、吉祥如意纹等,配以地色和谐、主花略加对比的色彩。宋锦宋锦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展开全部】 【 详细>>】
05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非遗古老丝织技艺以制作精良/古朴典雅/艳中带秀的艺术特点著称被誉为“织中之圣”有“千年不坏艺术织品”之誉称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江苏省苏州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缂丝,又名刻丝,是中国古老、独特的一种传统织造工艺,主要存在于苏州及其周边地区。苏州缂丝自南宋以后,盛名全国,成为主要产地。明清时代,苏州缂丝仍昌盛不衰。2006年5月20日,苏州缂丝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06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非遗 国家非遗以纪念伍子胥为始的端午节历史悠久/全民参与/久盛不衰中国端午节的重要传承地之一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民间民俗传统节日之一。苏州的五月端午活动,历史悠久、全民参与、久盛不衰,内容极为丰富,集中展示了苏州地区非常有特色的民俗传统和历史文化传承。苏州端午节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国名将伍子胥,后随着苏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纪念伍子胥为始的端午节逐渐演化成了苏州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市民狂欢节,形成了一整套与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日常生产生活、经济特征、文化发展相对应的端午民俗活动,有龙舟表演、挂艾叶菖蒲、包粽子、吃端午饭等习俗。苏州端午习俗与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等一道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07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非遗源于宋代说话伎艺用苏州方言讲故事的口头语言艺术有“噱乃书中之宝”之称被誉为“江南文化的灵魂之歌”苏州最具江南文化气息的声腔艺术代表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以及江、浙、沪一带。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2008年,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08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非遗 国家非遗被誉为古音正宗中国古琴流派之一琴风“博大和平/清微淡远”代表性曲目有《普庵咒》/《梧叶舞秋风》等
古琴艺术(虞山琴派),是江苏省常熟市传统音乐,是中国古琴流派之一,它发源于江苏苏州常熟,由严天池创立于明末清初,影响遍及中国各地,被誉为“古音正宗”,也是苏州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古琴艺术(虞山琴派)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广陵琴派、金陵琴派、梅庵琴派、岭南派、浙派等一...道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常熟市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古琴之乡”,同年被国际民间艺术组织亚大分会命名为“古琴之乡”。 【展开全部】 【 详细>>】
09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非遗传承千年的建筑流派承建大量江南古建(苏州园林等)被誉为“中国苏派建筑的宝典”中国传统建筑匠师体系的重要组成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江苏省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苏州的香山位于太湖之滨,有2500多年的历史,这里百余村庄人多地少,自古建筑工匠层出不穷,因从业者技艺不凡,人称"香山匠人"。香山帮是一个以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为地理中心,以木匠领衔,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古典建筑工种于一体的...建筑工匠群体。他们将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巧妙结合起来,创出了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一脉香山帮,后来,以香山帮模式建造的房子,就叫苏派建筑。2006年,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非遗被誉为中国灯彩典范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吴文化的形象表征形制多样/制作精良
苏州灯彩,史称“苏灯”,是流行于江苏省苏州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融入造型、剪纸、绘画、色彩等多种工艺手法,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也是苏州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灯彩制作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全国久负盛名,其造型以苏州古典园林的亭台楼阁为范本,灯体以苏州上乘丝绸为面...料,灯面以吴门画派的艺术技法绘制,灯花以唐代“华胜”再现的苏州套色剪纸做成。苏州灯彩门类齐全,品种丰富,色彩雅丽,造型独特,工艺细致,制作精良,它有挂灯类、壁灯类、座灯类、大型艺术灯彩、人物灯彩组合景五大类一百二十多个品种。苏州灯彩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苏州市国家非遗名录
序号 名称 所属类别 遗产项目编号
苏绣 传统美术 Ⅶ-18
昆曲 传统戏剧 世界非遗,Ⅳ-1(国家级)
绿茶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Ⅷ-148
宋锦织造技艺 传统技艺 Ⅷ-14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传统技艺 Ⅷ-15
端午节(传统节日) 传统民俗 世界非遗,Ⅹ-3(国家级)
苏州评弹 传统曲艺 Ⅴ-1
古琴艺术 传统音乐 世界非遗,Ⅱ-34(国家级)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传统技艺 Ⅷ-27
苏剧 传统戏剧 Ⅳ-55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Ⅷ-32
灯彩 传统美术 Ⅶ-50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传统音乐 Ⅱ-68
更多相关榜单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推荐入榜>>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