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传统体育国家级非遗项目 山东游艺与杂技非遗名录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0
导语

山东省地处齐鲁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礼仪之邦,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智慧、勤劳的齐鲁儿女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人的精神世界、行为方式和社会生活。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东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非遗项目就有聊城杂技、梅花拳(梁山梅花拳)、蹴鞠、查拳、螳螂拳、宁津杂技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山东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山东国家级非遗之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Ⅵ-2 聊城杂技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聊城市 聊城市杂技团
Ⅵ-12 梅花拳(梁山梅花拳)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21(第五批) 扩展项目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
Ⅵ-17 蹴鞠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06(第一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淄博市 淄博市临淄区文化馆
Ⅵ-32 查拳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冠县 冠县文化馆
Ⅵ-33 螳螂拳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莱阳市 莱阳市文化馆
Ⅵ-33 螳螂拳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山东省栖霞市 栖霞市文化馆
Ⅵ-33 螳螂拳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1(第三批) 扩展项目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 青岛市崂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Ⅵ-33 螳螂拳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4(第四批) 扩展项目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 青岛鸳鸯螳螂拳俱乐部
Ⅵ-50 宁津杂技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宁津县 宁津县艺术学校
Ⅵ-59 佛汉拳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东明县 东明县佛汉拳协会
Ⅵ-60 孙膑拳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 青岛市武术文艺协会
Ⅵ-60 孙膑拳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安丘市 安丘市青云山武术馆
Ⅵ-61 肘捶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临清市 临清市肘捶研究会
Ⅵ-69 花毽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1(第三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青州市 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Ⅵ-79 徐家拳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山东省新泰市 新泰市泰山徐家拳研究院

声明:以上山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山东国家级非遗之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名单项目介绍
螳螂拳是中国著名的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象形拳的一种。它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也是首批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列入系统研究整理的传统武术九大流派之一。螳螂拳的形成发展,是凝聚了明末清初众多武术流派之长而成,仅依拳谱所载就有“十八家拳祖姓名”之说,可以说螳螂拳是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的载体,研究这种拳术...对于了解明清之际的武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2008年6月7日,螳螂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佛汉拳又称佛汉捶,俗称佛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此拳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是寺内武僧徐修文取诸家拳法之精华创编的拳种,它一直为寺内高僧专练之术,秘不外传,故流传社会较晚。2011年5月23日,佛汉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毽子,是中国一项流传很广,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常进行这项活动,可以活动筋骨,促进健康。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起源于我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2011年5月23日,苗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省青州市申报的“花毽”入选,列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全部】 【 详细>>】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2006年05月20日,蹴鞠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梅花拳亦称梅花桩,梅拳。中国传统武术拳种之一。为演练方便,在地面演练较为广泛,称为落地干枝梅花桩。梅花拳起始时间,众说不一。有云春秋战国时有之;有云秦汉时有之;亦有千年矣。邹宏义,字光大,清代直隶顺德府(今邢台市)人,著名武术家,梅花拳的创始人。本名邹宏义,字号字光大,所处时代清朝,出生地顺德府(今...邢台市)。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第一批。 【展开全部】 【 详细>>】
查拳是回族中流传较广的中国传统拳术长拳的五大流派之一,起源于山东省。分冠县“张氏”查拳、“杨氏”查拳和任城“李氏”查拳三支。其中,冠县“张氏”“杨氏”与明末抗倭英雄——济宁人戚继光所征兵将新疆回族查密尔(尚义)有关。冠县两派查拳的师承分途约在清雍正年间,而任城一派技艺的形成或许更早。2008年6月7...日,查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孙膑拳是山东一个古老稀有的传统拳种,其内涵博大精深是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所创,但无文字记载。孙膑拳共三百六十五手由四架组成,分别是母架三十二手、小架六十四手、大架九十六手、中架一百七十三手(中架打八方秘传九盘),还有孙膑拳对练及孙膑拐。因其演练出击时常以长袖藏手,故又称“长袖拳”。属于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盛名久远。2011年5月23日,孙膑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宁津杂技是山东省的传统民间杂技艺术之一。以其久远的发展历史、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演出技艺,对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在行内还流传着“没有宁津人,难成杂技团”之说。宁津杂技质朴粗犷、刚柔相济,凸显“惊、险、奇、美、新”五大艺术特色,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2008年06月07日,山东省宁津县申报的“宁津杂技”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徐家拳是一种传统拳法,起源于山东省新泰市通济村。徐家拳起源于清雍正年间,由徐氏高祖徐盛才所创。徐家拳的拳法因为实战性和表演性强,而备受人们的喜爱。2014年11月11日,徐家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
这是一个颇为神秘的门派,它起源于临清的某个望族世家,与中国人固有的侠义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走的是刚猛一派,用起来却颇有些太极八卦的感觉;它发展于乱世,曾名扬于京沪,但是如今大部分门人却隐于临清一隅,过着平淡的生活。这就是临清肘捶门,一个渐渐的被人们遗忘的功夫。2011年5月23日,肘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