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非遗曲艺名录 江西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5号 上传提供 0
导语

江西省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省,因为江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保留下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西省曲艺非遗项目就有萍乡春锣、客家古文、永新小鼓、南昌清音、都昌鼓书、江西莲花落等。下面本文maigoo编辑盘点了江西省曲艺非遗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江西省国家级非遗之曲艺项目名单
编号 名称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 项目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保护单位
Ⅴ-63 萍乡春锣 曲艺 2008(第二批) 新增项目 江西省萍乡市 萍乡市文化馆
Ⅴ-120 客家古文 曲艺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江西省于都县 于都县文化馆
Ⅴ-121 永新小鼓 曲艺 2014(第四批) 新增项目 江西省永新县 永新县文化馆
Ⅴ-133 南昌清音 曲艺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
Ⅴ-134 都昌鼓书 曲艺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
Ⅴ-135 江西莲花落 曲艺 2021(第五批) 新增项目 江西省萍乡市

声明:以上江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曲艺项目名录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数据截至2021年(第五批次),文章仅供参考,最新数据以官媒发布的为准。

江西省国家级非遗之曲艺项目介绍
客家古文是一种说唱艺术,“一人一台戏”,以方言为主,表演灵活方便,道具轻便简单,唱腔优美婉转,基本曲调结构多为四句体。常用曲牌有二、三十只,有用来叙事,抒情的“数板”,有表现悲愤、伤感的“悲调”,有表达活跃欢快的“喜调”,还有“欢板”“哭板”“慢板”等。客家古文是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一种传统戏剧。 【展开全部】 【 详细>>】
都昌鼓书是一种江西省的传统说唱艺术。道具是一鼓一板,击鼓渲染气氛,打板点拍节奏。这种形式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清《都昌县志》载:“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8年)从祀”于大成殿的有大批先贤先儒。在祭祀和佾舞图中,乐器有建鼓、大鼓、楹鼓、应鼓、巩鼓、编钟、特磬、笙、笏、篪、笛、瑟、琴、埙、排箫、搏拊等。...可见,鼓在一千五百年前已为都昌乐器之最。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都昌各处仍有制鼓者,且品种繁多,堪称鼓之乡。搏拊,空心木乐器,须置架上,由双手或单手击打演奏。 【展开全部】 【 详细>>】
莲花落始于宋形于明而盛于清的新干“莲花落”,又称落离莲或摇钱树,当地称瞎子戏,是当时盲人乞丐行讨而唱的民间曲艺。其内容多为劝世文,以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用方言说唱,委婉动人,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具有寓教于乐,淳化民风之功能,在庐陵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经省专家论证后...上报文化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由于种种原因,新干“莲花落”濒危,现代人知之甚少。记者来到新干县,就此民间曲艺瑰宝采访有关人士。 【展开全部】 【 详细>>】
南昌清音流行于南昌、新建两县及宜春、上饶、吉安和景德镇等地。2021年5月24日,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申报的南昌清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遗产编号:V-133。 【 详细>>】
萍乡春锣是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由报春演变来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广泛流传在萍乡市及周边地区,运用萍乡方言、兼有说唱的一种民间曲艺。萍乡春锣的起源目前还没有在历史文献中找到确切记载。从传统春锣唱本内容来推测,春锣在萍乡的演唱流传在清朝中叶就已出现。2008年6月7日,江西省萍乡市申报的“萍乡春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永新小鼓是江西省吉安市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道情。相传在清道光年间形成于江西永新。早期是收容孤寡残疾的养济院里的盲艺人传唱谋生的渔鼓形式。后来有永新的盲艺人改用小鼓伴奏,并在语言音调、表演风格上有所变化,演唱一些从戏曲、小说中改编的短篇曲目,逐渐发展到编唱长篇曲词,并形成具有地方色彩的曲种。20...14年11月,江西省永新县申报的永新小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展开全部】 【 详细>>】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