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离职可以拿到补偿 各种离职赔偿金额怎么算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595号 上传提供 2025-09-10 0
导语

离职是我们在职场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每个人可能会因为不同的原因选择离开公司。而在劳动法日益完善的今天,“聪明”的离职方式应是在合法框架下,既能保障自身权益,又能避免纠纷,甚至争取到合理的经济补偿。那么,如何离职可以拿到补偿?各种离职赔偿金额怎么算?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员工自动离职有补偿吗
THE HEADLINES
  • 协商解除
    员工主动提出离职,且公司同意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公司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 员工辞职
    员工因个人原因主动辞职,通常情况下公司无需向其支付补偿金
  • 被迫离职
    若员工因公司违法调岗、降薪、不合理调整工作地点、拖欠工资、未缴纳社会保险等违法行为被迫自动离职,公司需支付经济补偿金“N”。“N”代表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所对应的经济补偿月数,即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公司劝退赔偿
THE HEADLINES
  • 协商解除
    当公司提出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员工同意离职时,公司需支付经济补偿金“N“(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所对应的经济补偿月数)。
  • 无过失辞退
    公司在员工无过失情形下(如员工生病复工后不能继续工作、员工经培训或调岗后仍不胜任工作、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且未达成变更协议)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需支付经济补偿“N”(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所对应的经济补偿月数),并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即“N+1”。
  • 过失性辞退
    员工因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严重失职造成公司重大损害,或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过失性情形被公司辞退的,公司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
  • 经济性裁员
    因公司破产重整、经营严重困难、公司转产或经营方式调整、客观经济情况重大变化等法定情形实施经济性裁员的,公司需支付经济补偿金“N”(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所对应的经济补偿月数)。
  • 违法辞退
    公司在无任何法律规定合法理由的情况下违法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需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金,即按员工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2N”)。
劳动合同终止赔偿
THE HEADLINES

  • 公司不想续合同
    劳动合同期满后,若公司决定不续签劳动合同,需支付经济补偿金“N”(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所对应的经济补偿月数)。
  • 自己不想续合同
    劳动合同期满时,若员工主动选择不续签合同,公司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
  • 无固定期限合同解除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是否有赔偿需视解除原因而定,协商一致解除或用人单位合法解除 时,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N”(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所对应的经济补偿月数);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时则需支付二倍赔偿金“2N”;劳动者存在严重过错的,无需补偿。
退休或死亡有补偿金吗
THE HEADLINES
  • 买购编辑了解到,员工正常退休一般无经济补偿金,但若因单位原因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协商提前退休,则可能获得相应补偿。【详细>>】

死亡公司补偿金是多少
  • 员工死亡后公司的补偿金额需视情况而定。

    若员工是因工伤死亡,按《工伤保险条例》,公司需付丧葬补助金(标准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一定比例,发放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其中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30%本人工资,孤寡老人/孤儿增加10%)、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是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若员工非因工死亡,公司一般需支付丧葬补助费,其标准由各地按实际制定,一般为一定月数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部分地区还会给予一次性救济金等,具体依员工与用人单位实际状况、当地政策法规以及劳动合同约定而定。

离职赔偿金需要纳税吗
THE HEADLINES

  • 离职赔偿金是否需要纳税取决于赔偿金额是否超过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三倍。若赔偿金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三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若超过三倍数额,则超出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需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离职赔偿金不给怎么办
THE HEADLINES
收集证据:
保留劳动合同、离职证明、工资记录、协商赔偿的沟通记录(如邮件、聊天记录)等,证明劳动关系、离职事实及公司未支付赔偿的依据。
与公司协商:
先尝试与公司友好沟通,明确要求支付赔偿金,并留存协商过程的书面或录音证据,为后续维权做准备。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携带证据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监察部门可责令公司限期支付;逾期不付的,可能加付赔偿金。
申请劳动仲裁:
若投诉无果,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提交证据材料,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公司需履行。mai goo小编提醒,劳动仲裁时效为1年,超过申请时效期间,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将不受理仲裁申请。
提起诉讼:
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在收到裁决书15日内向法院起诉;若公司拒不执行仲裁裁决,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详细>>】
十大劳动合同律所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