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民俗文化介绍 东莞风土风情 东莞传统文化有哪些

本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339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东莞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有5000多年文明史、近1700年县史、1260多年建城史,是岭南文化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华南抗日重要根据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东莞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独特,有东莞展览馆、高埗大桥、太平手袋厂陈列馆等反映东莞人敢为人先和创新精神的历史文化场所。也有千角灯、龙舟制作技艺、樟木头舞麒麟、木鱼歌、赛龙舟、麒麟制作、莞香制作技艺、寮步香市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麻涌大步巡游、东坑二月二“卖身节”、茶山“茶园游会”、“南社斋醮”等民俗文化活动...了解更多关于东莞文化的信息,请继续浏览下文。

生活习俗
  • 地方方言

    东莞市境内流行粤方言(本地话-莞城镇话)和客方言。粤语区面积、人口占全市的绝大部分。在32个镇街中,除了莞城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厚街镇、虎门镇、大岭山镇、塘厦镇、黄江镇、谢岗镇等9个镇街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讲粤方言(其中莞城街道只有1个300多人的罗沙社区上岭自然村讲客家方言)、小部分讲客家方言,清溪、凤岗两镇大部分讲客家方言,樟木头镇则纯讲客家方言。剩下的镇街纯使用粤方言。莞城镇话是东莞老城区的地点方言,也是东莞市粤方言的代表,改革开放以后受到广州话的影响很大,中青年的口音已经逐渐向广州话趋同。【了解详情】

  • 饮食文化

    80年代初,人们一日三餐,早餐随意,中晚两餐以大米饭为主,佐餐有蛋品、蔬菜、鱼肉类等。农民佐餐的菜式主要是咸鱼、头菜、酸菜和自种的四季菜蔬,肉食较少,或有从河涌里捕捞的鱼虾蚬蚌。东莞水乡地区有吃鱼生的习惯。80年代末,人民生活越来越好,饮食要求越来越高,款式随时变化,到酒楼品茗、聚宴渐多,且追求高档消费之风日盛。传统喜庆筵席一般有六碗(六味)和九碗,即双鱼、双肉、双牲,再加蚝豉、冬菇、鱿鱼之类;富有人家则是八大四小共十二味。筵席必附烟酒。民间节日传统风俗食品有:年糕(俗称“饴笼”)、炒米饼(俗称“硬饼”)、糖环、碌堆、蛋散、油角、红团、松糕、艾包、艾角、裹蒸粽(咸肉)等。时令风味菜肴有:糯米炆鲤鱼、鱼肉片火锅、鱼包、禾花雀、禾虫、禾花鲤等。 【了解详情】

  • 传统节日

    东莞的岁时节庆民俗丰富多彩,其中重大传统节日还是以中国重大传统节日为主,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盂兰节、重阳节、冬至、除夕等。但东莞各地区在这些重大节日中却又保留着各地独特的习俗,且还保留着诸多宗教祭祀节日及丰富的民俗活动。此外随着东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东莞市也新兴了诸多特色节日活动,如东坑卖身节、东莞荔枝节、“石龙杯”龙舟竞赛、香港人旅游节等。【了解详情】

  • 嫁娶文化

    改革开放前,居民要完成婚姻一般须经过:择配(相亲)、定亲、报日、赠厨、出嫁、做够月、住够月等程序。其间,人民政府提倡自由恋爱,男到女家落户,一切婚礼从简。8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婚事大操大办的情况渐多,喜宴的标准越来越高,互相攀比之风渐盛。婚姻仪式除部分按祖辈或父辈的意愿进行一些旧仪式外,青年男女还选择新潮形式庆祝新婚,主要形式有:拍婚纱照、花车迎亲、摆喜酒、旅游结婚、度蜜月等。【了解详情】

  • 喜庆习俗

    50—90年代,境内凡亲友间婚姻、生儿育女,新居入伙、升迁、寿辰、开张等,民间都“礼尚往来”,举礼致贺。虽一度简化,但此俗仍存。如生育:孕妇从分娩之日起,全月在家哺乳,不出田劳动,称为“坐月”,在坐月期间产妇及其家属不能进别人家。满月:孩子出生满一个月,要做“满月”,俗称“出月”。开灯:莞俗生了男孩,在春节期间,择吉日在祠堂挂上花灯,点燃蜡烛香火,祭祀祖先,称之为“开灯”。百岁:婴儿出生一百天称为“百岁”,母亲要为婴儿喂咸食物,故称“食味”。开张:80年代,商店、饭店开张,亲戚朋友送对联或镜屏祝贺等等。

  • 丧葬习俗

    50年代前期,东莞民间丧葬多繁文缛节,迷信色彩浓厚。70—90年代,提倡开追悼会,以悼念逝者。追悼会大部分在家举行,个别的在单位举行,一般由逝者所在单位主持。而此前的部分旧仪式如灌饮糖水、用柚叶水抹身、穿寿衣、开丧、报丧、洗面等仍有保留。90年代,旧式葬礼又有出现,而更多的仍然是新旧结合,还有的通过广播电视进行追悼。追悼会大部分改在殡仪馆举行,参加吊唁者一般臂戴黑纱、胸别白花,吊礼以花圈、孝幛为主。个别的逝者骨灰实行海葬或树葬。

  • 信仰禁忌
    莞人生活上也有很多风俗禁忌,比如过年禁忌,年初一禁打骂孩子、打碎家中器物、催人起床,年初二忌回门礼为单,年初三不宜出门、不宜拜年,年初四不能在12点之前睡觉等;房子不能买光线昏暗、离磁场近的;逛花街不能买枕头等。
  • 服饰文化

    东莞服饰文化源远流长,不同时代不同区域各有特色。山区片的客家服饰、城区片的广府服饰、水乡片的疍家服饰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已经形成各自独特的地域风格。东莞市文化馆展出了东莞市多个与服饰相关的非遗项目,包括广府、疍家和客家传统服饰,以及“百岁”、木屐、凉帽等传统制作技艺。

TIPS: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
查看更多
传统戏剧
  • 粤剧

    东莞的戏剧主要是粤剧,东莞的粤剧表演明末已经流行。东莞人听粤剧、唱粤剧的传统由来已久,粤剧在东莞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东莞,光是获得“中国曲艺之乡”称号的镇就有3个,分别是道滘、麻涌、中堂。此外,道滘镇拥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粤曲)”的称号,长安镇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粤剧)”,万江街道则是“广东省粤曲之乡”。莞邑人将延续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创新求变,使东莞的曲艺之乡的美誉流光溢彩。

更多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代表性项目:大朗杖头木偶戏等。
查看更多
民间文学
  • 《节马传说》

    节马是爱国将士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的战马,陈连升牺牲后,节马一直在他身边徘徊。英兵将其掳至香港,尽管英兵用尽“刚柔”之法,也无法驯服节马,只好把它放于香港山中,它每天朝着虎门沙角炮台的方向悲鸣嘶叫,听到对陈连升及其他爱国官兵为保卫祖国而壮烈牺牲的赞颂时,它便涔涔泪下,这匹马最终于1842月4月在香港绝食而亡,真是:“古来骐骥传名驹,如斯节烈前古无”,后人称其为“节马”,刻下《节马碑》,把绘图和诗文编成《节马诗册》,以作纪念。 “节马传说” 起源于虎门民间,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传奇色彩,树立民族正气和爱国情怀。在民间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了百余年。

更多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代表性项目:《海月风帆传说》、《盲佬话》等。
查看更多
传统音乐
  • 清溪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我国民歌中的一种,客家山歌在广东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其影响面甚广,且在长期的流传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历史上,清溪客家人自梅州、惠阳等地迁入,客家先民的劳作将息之余即兴唱咏的风俗,融汇各地山歌特色,清溪客家山歌逐渐流传开来。从源流上讲,清溪客家山歌更多地传承了梅州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清溪客家山歌传承了客家人爱国爱乡、崇文重教、诚恳弘毅、团结包容、勤劳俭朴、开拓创新和刚柔相济的精神,具有极高的文学和音乐研究价值。

更多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代表性项目:凤岗客家山歌、古琴艺术(岭南派)、咸水歌、过洋乐、老人歌、哭嫁歌等。
查看更多
传统舞蹈
  • 樟木头舞麒麟

    樟木头镇是东莞市唯一的客家乡镇,舞麒麟是明末清初由客家人从北方带来的,距今有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舞麒麟的表演是由一位男青年舞麒麟头,一位少年舞麒麟尾,在锣鼓和唢呐的伴奏下进行。樟木头舞麒麟分“头套”(“麟趾呈祥”)和“尾套”(“采青赐福”)两部分,“头套”表现麒麟梳理、舔脚、舔尾、舔身、洗脸等动作;“尾套”表现麒麟寻青、闻青、试青、找青、逗青、采青、吃青、吐青等艰辛过程,表示麒麟降福人间,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福。随后进行武术表演。樟木头的客家人有“龙生九子,麒麟为长”的观念,更由此赋予了舞麒麟独特的文化内涵。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更多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代表性项目:石排醒狮、草龙舞、塘厦舞麒麟、竹塘麒麟舞、麒麟引凤、貔貅舞、兴塘醒狮、长安狮舞等。
查看更多
传统曲艺
  • 木鱼歌

    木鱼歌又称“摸鱼歌”或“沐浴歌”。是流行于岭南广府语系地区特别是东莞非客家区域的曲艺说书形式。旧时多由盲人表演,故又俗称“盲佬歌”。木鱼歌的具体形成年代不详。已知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五十年以上。木鱼歌不仅是历史悠久的“弹词”类曲种的重要代表性品种,也是传统节目积累丰富的曲艺品种。节目长中短篇均有,题材内容多样,如表现神话、传说题材的《西游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更多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代表性项目:粤曲、龙舟说唱、道滘木鱼歌、东坑木鱼歌等。
查看更多
传统体育游艺
  • 赛龙舟

    东莞地处珠江口东岸,水乡泽国,河流纵横,水面广阔,赛龙夺锦,自宋以来,沿袭至今。赛龙舟是富有东莞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起,东莞人便开始做龙舟竞渡的准备,直到五月底,东莞人划龙舟,洗龙舟水,趁龙舟景,吃龙舟饼,食龙舟饭,唱龙舟歌,延续一个多月,称为“龙舟月”。龙舟月的中心活动是竞渡,亦称“龙舟景”。包括:龙舟下水、抢青、设标、趁景、夺标、犒标等,是东莞最热闹的景致。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更多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游艺代表性项目:莫家拳、东莞龙形拳、中国象棋(凤岗)、双手洪拳、陈氏太极拳(张志俊功夫)、咏春拳、白眉拳、杨氏太极拳(杨少候系顾派)等。
查看更多
传统美术
  • 东莞千角灯

    千角灯是千盏灯的灯,在东莞方言里,“角”和“个”同音,“灯”和“丁”同音。其意是取千角千灯人丁兴旺,千花本同树,千角本同根的谐意。千角灯做工非常考究,每10年扎作一次,每次制作需耗时10月之久,其纸扎工艺并无图纸,也无样本留传,只由师傅口传身授。整个灯分为灯顶、灯体、灯柱、灯带、灯尾五大部分。宽3.5米,高4.5米,体积巨大,工艺精湛,堪称千古一灯。在东莞方言中,“千角灯”和“千个丁”发音相同,哪里有千角灯,哪里就有添丁纳福的吉庆色彩。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麒麟制作

    麒麟制作是扎制麒麟舞道具麒麟头与麒麟被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分布于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的大利村、铁松村、松岗村等地。明洪武元年(1368年),客家人从中原地区南迁至清溪镇,并带来麒麟舞。清溪麒麟制作已有一百五十余年历史。其成品保持客家麒麟的工艺特色,融手工、剪纸、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坚韧耐用,画工精美,形态逼真,行销全国并远销欧美、东南亚。清溪麒麟工艺精细,色彩鲜艳,形态生动,风格独特。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更多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代表性项目:石龙醒狮头制作技艺、茶山公仔、茶山绸衣灯公、潮绣(寮步)等。
查看更多
传统技艺
  • 龙舟制作技艺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是龙舟之乡,这里的龙舟制作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堂龙舟制作已有上百年历史,中堂制作的龙舟主要是“大头龙”,即龙舟的前端安装龙头,高高翘起,气宇轩昂。该型龙舟细长,形似柳叶,长28米左右,共有28排座,可乘划手56人。中堂制作的龙舟,设计精心,尺寸准确,用料上乘,结实、威武、流畅,工艺精湛,非常受民众喜爱。该项目于2008年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莞香制作技艺

    传统的莞香制作是将莞香树种至四五年后,把树身斩掉,只留尺许用泥土掩盖,让其抽旁枝两三年即可开土凿香头,每年十月凿几片。莞香制作技艺包括两大部分:一、种香与育香(辨土、移植、折枝、断根、开香门、育香)。二、采集与加工(采香、理香、拣香、合香、窨香)。莞香历来为皇室贵族文人雅士所追慕,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莞香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逐步形成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等一系列独特的香文化。该项目于2014年被认定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莞草编织技艺

    莞草编织技艺是东莞道滘镇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人们因地制宜,采用莞草为主要原料,采用手工编织,创作做工精良、花式繁多、设计精巧的日常生活用品。道滘莞草编织的特色产品为方席、圆席、“炉底席”、草篮等,编织不同产品,所使用的工具、模具及工序有所不同。该项目于2015年被认定为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更多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代表性项目:道滘裹蒸粽制作技艺、白沙油鸭制作技艺、厚街腊肠制作技艺、厚街濑粉制作技艺、高埗矮仔肠制作技艺、石龙新昌鼓制作技艺、庾家粽制作技艺、东莞荔枝蜜酿造技艺、广式月饼制作技艺、东莞茶点制作技艺、灯笼仔制作技艺、客家服饰制作技艺、“百岁”制作技艺、凉帽制作技艺、寮步豆酱等。
查看更多
传统医药
  • 中医清宫正骨

    中医清宫正骨是中医正骨的一个重要流派,发源于蒙医正骨,后流入清朝宫廷,并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流派。2008年,第四代传承人郭石磊将此正骨方法,传至东莞。清宫正骨擅长于脱位的治疗,且手法轻柔、脆快,对治疗现在常见的颈椎病、腰腿疼痛、腰膝酸软、肩周炎、肩胛骨半脱位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疾病,有非常显著的疗效。该项目于2022年被认定为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刘氏毫火针疗法

    毫火针疗法起源于我国传统医药中的针灸疗法,属中医的“火针”,用烧红的毫针尖芒,迅速对人体表面的腧穴或病变部位施行针刺法,以火热激发经络气血运行,调整经络脏腑,治疗疾病。毫火针疗法适应症范围广,能治多种疾病,在民间相传100多年。目前,刘氏毫火针疗法形成中医针灸理论、实践教育与实际疗效相结合的完整医疗体系,成为现今针灸学术的重要流派。该项目于2022年被认定为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更多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代表性项目:石龙张氏骨伤疗法、岭南固元艾灸法、卢氏正骨、方氏正骨、土法凉茶“春明茶”等。
查看更多
传统建筑
  • 莞城骑楼

    东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离不开传统的东西附丽。骑楼建筑由独特的中外历史文化背景熔铸而成,曾在20世纪三十年代盛极一时,不仅记载着东莞昔日的风土人情,而且在20世纪岭南建筑史上曾经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骑楼主要分布在振华路、大西路、和平路、维新路、中山路、中兴路等。现今莞城区骑楼历史街区的街巷格局基本沿袭民国街道肌理,区内多为以骑楼建筑与混建建筑为主,使用功能主要为居民住宅与商铺。街区内,两旁建筑并肩联立而建,形成连续的骑楼柱廊和沿街建筑立面。

  • 南社古建筑
    南社古建筑群坐落于南社村的核心部位,两边的樟岗岭和马头岭与中间的四口鱼塘形成“旭地鱼盆”的风水格局。青砖黛瓦,彩绘灰塑,红石木雕看尽岁月蹉跎,村落中的250多座古民居被1.09千米的古围墙包围着。南社古村落现存的明清古建筑材料和色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征。作为议事与祭祀场所的32座祠堂是南社最独特的风景,多座祠堂曾是南社人读书求学之地。2019年,南社古村落内存古巷道24条,红粉石铺就的石板路早被村民的赤脚磨掉棱角,磨出凹槽。南社村的井水四时不绝,甘洌清甜,清廉井、望月井等25多眼水井,承载着南社人祖祖辈辈共同的回忆,承载着游子的乡愁。
TIPS: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
查看更多
特色文化
  • 虎门销烟精神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从“虎门销烟”开始的一百八十多年中国禁毒史,展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禁绝毒品的爱国热情和坚定决心。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

  • 国际制造业名城

    如果说,加工贸易的长足发展为东莞带来了沧桑巨变,那么,无数“made in dongguan”的品牌和企业,便成就了东莞。自从中国内地第一家加工贸易企业诞生于此,“三来一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东莞的加工制造,从世界中来,也在以更丰富的面貌与方式到世界中去。从手机到服装鞋帽,从儿童玩具到智能家居,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东莞制造”享誉中外。

  • 龙舟文化

    “摸摸龙头,鸿运当头”,龙舟为东莞广大群众所熟悉和喜爱,是东莞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莞邑大地流传了很多与龙舟有关的谚语。龙舟文化在东莞水乡处处可见。在中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几个饱含岁月沧桑、历经赛事洗礼的龙船头摆设展示,坚硬的轮廓、光滑的材质、烙金的色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龙船头见证了龙舟竞渡的点滴印迹与悠长岁月。在东莞水乡,群众对龙舟的追捧和喜爱可谓到达了“痴迷”的境地。千百年来,龙舟承传了“龙”的脉息,满载着吉祥之愿景,在东莞江河游弋生辉。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开始,东莞就开始为期一个月的龙舟竞渡,东莞人划龙舟,洗龙舟水,趁龙舟景,吃龙舟饼,食龙舟饭,唱龙舟歌,共享龙舟文化大餐。

  • 莞草文化

    莞草,东莞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莞草,又名咸水草、三角草,是莎草科莎草属植物。东莞地处珠江三角洲、东江下游,沿线水域交汇,滩涂连片衍生莞草这种草本植物,碧绿、柔软、粗壮、高挑,无边无际,宛似一道绿色围篱环绕东莞西南部,东莞也由此得名。中国改革开放前,因经济收益高,莞草曾大面积种植,莞草晒干后加工可制作凉席、花篮等工艺品,一度成为东莞的支柱产业,而莞草编织也成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想引领下,在东莞文化部门、相关镇街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恢复了莞草种植,并开展莞草编织手工艺传承工作,把美术、时尚等元素注入莞草编织技艺中,几经兴衰的东莞草织业如今又焕发新活力。

  • 寮步香市

    寮步香市以该镇牙香街为中心,其周边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十三街,成为地方商贸网络的中心。据史料记载,作为具有行业龙头地位的寮步香市影响广泛,凡在寮步芽香街交易都称之为“莞香”,其影响范围延及苏杭、京师(北京)、东南亚和阿拉伯地区。今天的牙香街本身没有莞香树,只是通过引进香户售卖莞香,是一处以沉香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大街、沉香交易中心与观光休闲旅游三位一体的全新领域。寮步镇依托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特色,开发出类型多样、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如观光度假的有香市文化旅游区,非遗体验游的有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动物科普教育研学游有香市动物园等等。

更多东莞特色文化:南社九大簋、七夕贡案、横沥牛墟、长安大盆菜、新塘抢炮头、南社斋醮、东莞卖懒习俗、交盘会等。
查看更多
宗教文化
  • 主要宗教

    东莞的宗教主要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五大宗教俱全。其中佛教,在东汉传入中国,唐朝晚期传入东莞。道教则是在东晋时期传入东莞。清道光三十年(1850),德国传教士叶纳清等在太平设立礼贤会福音堂,将基督教传入东莞。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如今东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抓住“导”的关键,在四个“度”上精准施策,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全面提升宗教治理效能,不断推进新时代东莞市宗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东莞十大寺庙>>

  • 茶园游会
    茶园游会是以东莞市茶山镇东岳庙为依托,以奉祀东岳大帝为主的传统庙会,每年农历三月廿五至廿八日举办,会期四天,又称“茶山东岳会”。游会以摆会、游会、扮会、走菩萨、做木头公、做大戏、烧猪会等为基本内容,是含有民间信俗、出巡礼仪、游会活动、村社共庆、地方文化展示和娱乐等内容的民俗活动。骆炳根介绍,茶园游会源于东岳信仰与岭南文化的融合,大抵形成于明朝,发展于清朝,鼎盛于民国,距今至少有500多年的历史。
更多东莞信仰习俗活动:入伙习俗、开灯习俗、康王宝诞、黎村谭公诞、东莞传统建房风俗等。
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推荐
东莞方言介绍 东莞本土方言特点 东莞方言你了解吗
东莞话属粤语莞宝片,以莞城话为标准。东莞话也是莞宝粤语的代表方言之一。东莞话与广州话在词汇上区别不大,在韵母发音上有差别,且有规律可循。很多...
语言 东莞市
6483 25
东莞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莞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东莞市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
截至2022年,东莞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54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67项,莞邑非遗文化传承数百年,熠熠...
MAIGOO原创 东莞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
8843 8
东莞生活禁忌 东莞的风俗禁忌 这些你一定要知道
东莞人生活上也有很多风俗禁忌,比如过年禁忌,年初一禁打骂孩子、打碎家中器物、催人起床,年初二忌回门礼为单,年初三不宜出门、不宜拜年,年初四不...
东莞饮食文化简述 东莞饮食特点有哪些
东莞的饮食风格大致分为西部的水乡片和东部的山区片。水乡片河道纵横,水产丰富,因此饮食也以鱼虾为特色,比如洪梅芋合丝拗蚬肉、石排煮大鱼、冼沙鱼...
东莞民俗文化介绍 东莞风土风情 东莞传统文化有哪些
东莞的历史文化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公元前3000年。它被看作是华南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广东南部文化的发源地并留下了大量可辨别...
MAIGOO原创 东莞文化 东莞市 ★★★★
4万+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