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摄像头就像家里的"电子看门人",能帮我们看护重要场所。选摄像头主要看两个方向:用在哪里和功能需求。家里、商店、公共区域需求不同,有的要看清细节,有的要覆盖范围大。核心参数决定了它的"本事",比如晚上能不能看清、画面清不清晰、能不能手机查看等。不需要研究复杂技术,只要先想好自己最需要防护什么场景,再对照功能选合适的型号,最后挑个可靠品牌控制预算就行。
家庭摄像头主要看护老人小孩、防小偷。优先选支持手机查看、能转动的无线款,方便装在门口或客厅。注意隐私保护,带“移动侦测”功能,有人经过才录像,省电省存储。夜视要清晰,避免晚上拍糊。别买太复杂的,操作简单最重要,比如一键呼叫家人。避免把摄像头对着卧室或卫生间,防止隐私泄露。
商铺需要看得广、看得清细节,防止偷盗或纠纷。选广角镜头(比如120°以上),覆盖更多货架和通道。分辨率至少2K,方便看清人脸或商品标签。推荐本地存储(硬盘或内存卡),避免网络断线丢数据,还能防黑客。晚上关灯后,红外夜视要足够远(20米以上)。如果仓库很大,可以多装几个摄像头,或者选能远程控制的旋转镜头。
公园、街道等公共场所,摄像头要扛得住风吹雨打,选防水防尘的户外款。夜视能力必须强,全彩模式在路灯下更好用。视角要广,减少盲区,比如用180°超广角。支持多人同时查看监控,避免卡顿。安装在高处(3米以上),防止被破坏。优先选能连网线的款式,网络更稳定,Wi-Fi容易受干扰。如果人流量大,可以加装智能分析功能,比如统计人数或识别危险行为。
焦距决定摄像头能看多远。短焦距(2.8mm)视角广,适合看近处的大范围,比如客厅;长焦距(6mm以上)看得远但范围窄,适合盯走廊或停车场。变焦镜头(如3-12mm)可调远近,灵活但价格高。家庭选2.8-4mm,商铺选4-6mm,公共场所根据距离搭配不同焦距的摄像头。别盲目追求“超远”,先测实际距离再选。
分辨率越高,画面越清晰,但占存储空间也越大。家用1080P够用,能看清人脸;商铺建议2K或4MP,方便查商品细节;路口或车牌识别需要4K。注意别被“虚假高像素”忽悠,实际效果看镜头和传感器。如果存储空间有限,可以调低分辨率或设置“动态录像”(有人才录)。夜间分辨率可能下降,优先选支持“宽动态”(WDR)的型号,逆光也清楚。
夜视分两种:红外夜视(黑白画面)和全彩夜视(彩色画面)。完全黑暗的环境用红外,距离至少10米;有微弱光线(如路灯)时,全彩夜视更实用,比如看清衣服颜色。高端摄像头带“星光级”夜视,弱光下彩色画面也清晰。注意避免镜头前有玻璃或反光物,夜视会过曝。商铺门口建议用全彩+红外双模式,兼顾不同场景。
智能摄像头能自动识别异常并报警。基础功能包括人形侦测、车辆识别,减少误报(比如宠物触发)。越界报警可设虚拟线,有人跨线就推送消息;哭声检测适合婴儿房。商铺可用“区域入侵检测”,重点盯收银台或仓库门。注意,智能功能依赖算法,便宜摄像头可能误报多。选大品牌(如海康威视、小米),技术更成熟。
视频存储分本地(内存卡、硬盘)和云存储。家用推荐内存卡(128GB存3-7天),便宜且隐私可控;商铺用硬盘更可靠,防止内存卡被拔。云存储按月收费,不怕设备损坏,但有隐私风险。重要场所建议“双备份”:同时存本地和云端。注意摄像头是否支持自动覆盖旧录像,避免手动清理。部分品牌限制只能用自家内存卡,买前确认兼容性。
安装分有线和无线。有线款(插电或PoE网线供电)稳定,适合长期使用;无线款(电池或太阳能)灵活,但需定期充电。家庭推荐壁挂或磁吸式,自己就能装;商铺和户外选吊顶或支架固定,防破坏。安装高度建议2.5-3米,视角向下倾斜15°,减少盲区。别装在逆光位置(如对着窗户),白天会过曝。
无线摄像头依赖Wi-Fi,选支持双频(2.4G+5G)的型号,5G干扰少、画质稳。多摄像头建议用网线(PoE供电),一根线解决电力和数据传输。商铺监控量大时,需千兆路由器或交换机。户外注意信号强度,隔墙会减弱,可加装信号放大器。远程查看推荐品牌自带APP,第三方平台可能有延迟。
预算低(200元内):选小米、360,功能够用但夜视一般;中档(500-1000元):海康威视、大华,专业耐用;高端(1500元以上):华为、Axis,支持AI分析和防暴。别盲目追求国外品牌,国产性价比更高。注意售后:是否支持退换、保修几年,线下有无维修点。小众品牌谨慎买,固件更新慢,可能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