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涂山风景区
涂山风景区
0
赞数:0
涂山风景区主峰高338.7米,4000多年前大禹就在此劈山导淮,召会诸侯,娶妻生子,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景区内大片山脉、峰峦叠嶂,秀丽的山川,悬崖绝壁,河流纵横,层峦叠嶂,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景区内有禹王宫、启母石、卞和洞、白乳泉和明清古建筑群等。其中主峰赏的禹王庙(禹王宫),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祭祀禹与启母涂山氏女的庙宇,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举办涂山庙会。
涂山风景区基本信息
  • 开放时间: 全天
  • 适宜季节: 四季
  • 建议游玩时间: 3小时
  • 旅游景区级别: 3A
  • 所在地/隶属: 安徽省 蚌埠市 禹会区东海大道6524号

涂山风景区怎么样

涂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境内,境内涂山、雄踞淮河东南岸的涂山,占地面积为40平方千米。涂山风景区,登高远眺,只见与古史记载相吻合的夏禹王劈山导淮之地涡淮萦绕,涡河、茨淮新河、淮河三大水系交汇相容,并与荆山夹淮并峙为胜,形成了壮观的涂、荆峡谷景观。涂山风景区文化积淀深厚。四千多年前,大禹借助与涂山氏女的联姻,劈山导淮、召会诸侯,娶妻生子,在涂山风景区留下了荆山峡、禹王宫、禹墟、上下洪等众多人文遗迹。主要人文景观有:禹王庙、望夫石、启王庙、白乳泉、圣灵泉、玉液泉、卞和洞、白狐洞、凤凰池、三皇庙(今为三圣寺)、荆山古城遗址、四眼井、白龙井等

景区景点

禹王宫

亦称禹王庙、涂山祠,是祭祀大禹和古之神圣母、夏人之先妣“涂山氏女”之地。位于怀远县城东南,淮河东岸的涂山之巅。据《名胜志》唐袁思邈记载:“汉高祖过涂山,命立启王庙,以镇荆山。立禹王庙,以镇涂山。”由此可知,禹王宫始建于公元前195年。

白乳泉

国家3A级旅游景区。苏轼当年游荆涂二山时赞其为“天下第七泉”。景区四周峰峦耸翠,榴林似海。阳春三月,榴芽初吐,远望紫雾漫山,近观若似千株紫色珊瑚;五月,榴火如炽;八月,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致;深秋,榴叶如金,令人称绝。1998年10月千年白龟在景区重现,充满传奇色彩。

西岗古街

西岗古街长500米,南北向,北接含美学堂(现为怀远一中),南至荆山名泉四眼井。古街宽4米,中间铺有三行一米多长的花岗岩条石。沿街多为古民居。街中段两侧为清末美国基督教开办的民望、民康医院旧址。街中凌空而起拱形石桥,飞越古街,将两教会医院连为一体。桥的北首有爱国主义教育景点“三山井”和美德教育景点“天留坊”。天留坊是古代帝王褒奖该街薛姓寡媳不畏人言,孝敬公爹而建的节孝牌坊。西岗古街南段曾有通往荆山著名景点关帝庙、青云楼、卞和洞的石阶路。

地理环境

涂山风景区处我国地形、气候、植被、降水等重要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的节点。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造就了涂山风景区秀美的山川。境内平原、丘岭、山地、河谷、湿地兼而有之。著名的自然景观有涂山、荆山和淮河、涡河、天河等。 以涂山为主体的“涂山——白乳泉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区由涂山、荆山、淮河、涡河、天河、芡河等自然景观天然构成,跨蚌埠市禹会区和怀远县两地,总面积123平方公里。涂山、荆山夹淮对峙,具有“雄、奇、险、秀、幽、旷”六大特色。山、峰、洞、涧、峡、泉、滩、河、林、禽等与湖光景色融为一体,既有北方山地之雄浑,又有南国水乡之秀媚。明大学士宋濂游涂荆两山时赞誉:“临濠古迹,惟涂、荆二山最著。”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9385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