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伞行
0 赞数:0 #戏曲#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踏伞行》是根据莆仙戏传统剧目《双珠记》《蒋世隆》整理改编,由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创作排演,周长赋创作,是一部传统与现代相融汇的新编剧目。本剧通过一对青年男女逃难路上踏伞相逢同行、寄宿听雨相识、悔婚定情相爱的故事,对他们之间的情感变化进行细致刻画。既揭示了人性的局限,又展现了人性的崇高,传达了淳朴的爱情观念和生活哲理。这部经历数年打磨的返本开新之作自2018年上演以来受到业界广泛关注,2022年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 中文名: 踏伞行
  • 类型: 莆仙戏
  • 发行/播出时间: 2018年05月21日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踏伞行》是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创作排演,周长赋创作的莆仙戏剧目,该剧根据莆仙戏传统剧目《双珠记》《蒋世隆》整理改编。

该剧讲述了早就定亲但未曾谋面的刑部主事之子陈时中和将门小姐王慧兰在战乱中偶然相遇,风雨中结伴同行,通过互怀好意、猜测试探、谎言示爱、尴尬悔恨、原谅和好等情节,演绎了一出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该剧于2018年5月21日晚,在莆田市莆仙大剧院首演。

参演人员

剧中人 表演者

王慧兰 黄艳艳

陈时中 吴清华

王夫人 陈芳萍

艄公 郑仁森

店妈 马燕玉

家童 陈建林

检场人/喽啰甲/渔民 康斌

检场人/喽啰乙/渔民 何林新

检场人/渔民 朱金棋

检场人/渔民 吴清鸿

角色介绍

剧中人 角色行当 角色

王慧兰 旦角 将门小姐,与刑部主事之子陈时中虽已定亲,但未谋面。突逢战乱,两家各自逃难,途中王慧兰和陈时中各自与同行人失散,两人相遇并同伞前行。

陈时中 生角 刑部主事之子,与将门小姐王慧兰虽已定亲,但未谋面。突逢战乱,两家各自逃难,途中陈时中和王慧兰各自与同行人失散,两人相遇并同伞前行。

内容介绍

刑部主事之子陈时中和将门小姐王慧兰虽已定亲,但未谋面。突逢战乱,两家各自逃难,途中王慧兰和陈时中各自与同行人失散。风雨途中,两人相遇并同伞前行。借宿客栈时,时中自报家门,慧兰羞于此时此境相认,加上欲试未婚夫婿心性,故不告知自己姓名。时中按捺不住对慧兰的爱慕,谎称自己未曾联姻,并向对方求亲,慧兰犹如当头一棒。当双方失散的家人到客栈团聚后,面对众人的劝说,慧兰更是气上加羞,难以释怀。时中认错之余,只好提出待禀过父母,主动退亲,但坚称往后还要向慧兰求婚。慧兰不但认识到对方真心喜欢自己,而且发现爱情早已悄然植根自己心底,最终选择原谅对方。

创作团队

职位 人员

编剧 周长赋(执笔)、郭景文(助理)

导演 徐春兰

艺术顾问 姚清水

副导演 祁玉卿、王少媛

唱腔设计 林国城

音乐设计 王啸冰

舞美设计 罗江涛

灯光设计 齐仕明、陈芳彬

服装造型设计 蓝玲

音响设计 吴秀龙

道具设计 李伟、徐聪

获奖记录

2021年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戏曲类 黄艳艳

第三十五届田汉戏剧奖 剧目奖《踏伞行》

2023年 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踏伞行》

鉴赏评价

剧目既具有莆仙戏艺术的传统美,又充满当代审美的青春气息。整体上古朴、典雅、大气,在好看好听中自然传达作品的丰富内涵。一是凸显戏剧本体,突出莆仙戏剧种特色,展示剧种丰富细致的表演和音乐唱腔的艺术精华,在继承莆仙戏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开新发展。剧中巧妙地植入莆仙戏《蒋世隆·走雨》场面,借用莆仙戏传统折子戏《瑞兰走雨》和《益春留伞》中的科介。表演上保留了“傀儡戏”的元素,充分运用了蹀步、摇步、伡肩、抖肩、姜牙手等表演特征,通过“拖伞”“拾伞”“踏伞”“抢伞”“跪伞”等莆仙戏程式技巧和丰富细腻的表演手法,既刻画人物心理情感,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又给观众带来极大的审美愉悦。二是在音乐设计、唱腔铺排上,也以原汁原味莆仙戏曲牌体为基准,借助【十八嗏驻云飞】【四朝元】【泣颜回】等曲牌,塑造人物,演绎剧情。同时充分利用配器音乐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把剧中女主人王慧兰心痛、难堪、心灰意冷直到最终感悟的情感,揭示得淋漓尽致。因为遵循曲牌体音乐、唱腔规律,所以演员唱段听起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具有艺术感染力,展示鲜明优美的音乐形象。三是编剧以深刻细腻的人性刻画让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体悟到人性的美好和弱点及其修复,以及彼此之间的理解和珍惜;台词、唱腔没有漂亮的词汇,都是信手拈来,巧妙地把古典名著、名句、古诗化到人物当中来,自然而贴切。

《踏伞行》不同于传统戏,所以显得新颖,但它从剧本文学到表演,又充分吸收了传统的营养,所以才内蕴丰厚,耐人寻味。

新颖风格的形成是剧本文学与舞台演出和谐统一的结果。导演和演员以及音乐、舞美创作很好地把文学的诗意化为整个舞台演出的诗意。故事发生在不断落雨的环境中,发生在店房和船上,使人物的心理能够诗意地展开。一把雨伞更将那个时代男女之间的情感形象地展现。落雨增加了慧兰行路的困难,也给了她依靠时中的理由。“一路上共对雨纷纷”“听屋外夜雨去声残”,平添了他们内心的波澜。“到此难眠夜雨时”,于是就有了互相的询问和慧兰对时中的试探。经过一番小风波后,慧兰独自上船,时中追上,但难于说出和解的话,此时“天地有情,风雨恰时来临”。于是又有了对伞的推让,使慧兰又回忆起“一路同行共风雨,权称夫妻有温馨”,人物的情感有了螺旋式的上升。伞是莆仙戏传统戏中的重要道具,伞功的表演极为丰富,《踏伞行》充分发挥了伞功表演的长处。一把伞将本来应该授受不亲的两个人连在一起,又随着拉伞、拾伞、踏伞等一系列动作,把两个人时近时远、若离若即、欲分又合等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船限制了人物活动的空间,也起到放大他们心理活动空间的作用。最后一场“共渡”,时中追到慧兰的船上,演员用戏剧动作表现出小船的颠簸,观众也仿佛感到人物心理的波动。

店婆和她的丈夫艄公两个人物的出现也丰富了作品的风格。此二人不仅为剧情发展所必需,而且在美学上起到了对男女主人公映衬的作用。他们在感情上也曾出现过矛盾,但他们处理矛盾的方式直来直去,非常坦率。店婆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但她讲的“这世间有的事能试的,有些事试不得”“人一世不长,少计较”都富有人生哲理意味,把作者要说的话通俗地表达出来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安葵)

其他信息

戏曲表现

创作过程

2017年初,福建省莆仙戏剧院约周长赋写一个莆仙戏。周长赋决定做一个整理改编的戏,刚好读到了传统戏《双珠记·逃难遇亲》一折。这是戏中一条副线,其中女的隐瞒真名,故意试探、考验男方的故事可以提供足够想象发挥的空间。而读到他们两人逃难相遇情节,又联想到莆仙戏传统折子戏《瑞兰走雨》和《益春留伞》等表演。于是很快就有了《踏伞行》的构想,在郭景文的协助下,很快就产生出初稿。同年,该剧入选文化部2017年度剧本扶持工程“整理改编剧目”。2018年初,《踏伞行》正式启动。又经修改后,进入排练议程。但这还不是剧本创作的完稿,莆仙戏表演丰富有余,典雅不足。因此主管局和剧院决定外请导演徐春兰执导该剧,她的加盟介入推动了剧本的进一步修改。同年,该剧为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福建省2018年度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2020年,该剧入选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

身形步法

根据剧情和人物性格需要,徐春兰先用京剧昆曲的手眼身法步做示范,再请莆仙戏演员找出莆仙戏所对应的表演形式,共同探讨表演科介。

舞台设计

徐春兰取消了莆仙戏舞台惯常使用的黑色、绿色侧幕,用戏文里的人物或者故事刻成浮雕装饰舞台,并借此融入莆田的木雕工艺,最大化体现莆田地域文化特色。最终,整台演出在舞台百戏楼的框架中,全台一桌二椅,中间设置“台中台”,多次前后移动变换场景,由演员的表演带出场景,让舞台时空变得灵动自由。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7939 】编辑上传提供,词条属于开放词条,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踏伞行】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本站不提供观看和下载,请支持正版!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