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
0 赞数:0 #历史故事#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走马观花,本作走马看花,是一则成语,语出唐·孟郊诗作《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很有才华,但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曾经两次落第不中,後来终於在四十六岁时高中进士,放榜之时正值春天,这时首都长安花团锦簇,人人都上街欣赏怡人的景致,而孟郊也骑着快马、迎着春风,得意地四处游览,一天就看遍了长安的花景。之后他按捺不住喜悦得意之情,便写下了《登科后》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 中文名: 走马观花
  • 类型: 成语故事
详细介绍 PROFILE +

走马观花,本作走马看花,是汉语的一则成语,语出唐·孟郊《登科后》。

这则成语意思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本用以形容科举中第后得意、愉快的心情。现多用以比喻匆忙、粗浅地了解事物。其结构为连动式,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状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出处

最早出处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演变过程

明·毕魏《三报恩》卷上:“场中看文,走马观花。”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二十三回:“列公听这部书,也不过逢场作戏,看这部书,也不过走马观花。”

走马观花本作走马看花,后多作走马观花。

成语故事

唐朝中期,有位有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很有才华。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第。他虽然穷困潦倒,甚至连自己的家属都养不起,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权贵之门。他决心刻苦攻读,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敲开仕途的大门。

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这次,他进士及第了,而这时,他也已经四十六岁了。几十年的拼搏,终于如愿以偿,孟郊高兴极了。他穿上崭新的衣服,扎上彩带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城里尽情地游览。京城美丽的景色使他赞叹,高中进士的喜悦又使他万分得意,于是,他写下《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那种穷困窘迫的生活是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我高中了进士,才真正感到皇恩浩荡;我愉快地骑着马儿奔驰在春风里,一天的时间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看完了。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成语寓意

孟郊数次落第,这次居然金榜题名,说明平日里脚踏实地准备好,等到机会来临才能牢牢抓住。一个人若怀才不遇,整天怨天尤人,丧失进取之心,才华也终会泯灭于人世间。如果人们搞调查研究也“走马观花”,那就不可能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也就不可能把事情办好。如果变“走马观花”为“下马观花”,那情况又不一样。“下马观花”能切实深入实际,更容易了解事物本质。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走马观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状语、宾语,含贬义。

运用示例

老舍《新疆半月记》:“除了乌鲁木齐,我只抓紧了时间,走马观花地看了看石河子军垦区,别的什么也没能去看。”

张平《抉择》四章:“就算下去了,也总是被一大群领导干部们包围着。听听汇报、看看介绍,让人领着到几个指定好的地方走马观花般地转一转、遛一遛,然后吃吃喝喝,吹吹拍拍,一切就算完事大吉。”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5425 】编辑上传提供,词条属于开放词条,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走马观花】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本站不提供观看和下载,请支持正版!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