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狒
0 赞数:0 #猴#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鬼狒又名黑面山魈、灰狒狒,是猴科山魈属的一种。鬼狒在外表上与山魈相似,只是面部没有后者那么颜色丰富。鬼狒的整个面部都是黑色,身体呈暗灰色,腹部浅色,臀部为红色,尾巴较短。雄性下唇为红色,下巴长有白色胡须,雌性则没有。鬼狒为一夫一妻制,而山魈则是一夫多妻制。它们主要分布于非洲的喀麦隆、尼日利亚等地,是非洲最为濒危的灵长目动物之一。
  • 中文学名: 鬼狒
  • 拉丁学名: Mandrillus leucophaeus
  • 英文名: Drill
  • 别称: 鬼狒狒,黑面山魈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哺乳纲
  • 亚纲: 真兽亚纲
  • 目: 灵长目
  • 亚目: 猿猴亚目
  • 科: 猴科
  • 亚科: 猕猴亚科
  • 属: 山魈属
  • 种: 鬼狒
  • 亚种: 3种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鬼狒(拉丁学名:Mandrillus leucophaeus)在外表上与山魈相似,只是面部没有后者那么颜色丰富,身体呈暗灰色,腹部浅色。雄性下唇为红色,下巴长有白色胡须,雌性则没有。尾短。

杂食性,以果类、昆虫及蛙、蜥蜴、鼠等为食。结群生活,每群有几个或50余个,领头的老雄猴力大且勇猛,牙齿长而尖锐,对各种敌害均具有威胁性。主要生活在非洲的喀麦隆、尼日利亚等少部分地区,属于非洲最为濒危的灵长目动物之一。

生长与分布

分布范围

分布于喀麦隆、赤道几内亚(比奥科)、尼日利亚。

栖息环境

山魈栖息在非洲西部的低地森林以及沿海、河的森林,喜欢多岩石的小山。

形态及特征

鬼狒雌雄个体间差异极大,雄性鬼狒的体型几乎是雌性的两倍。雌性的平均体重为11.5公斤,雄性则为25公斤;雄性体长为610-764mm,雌性则比雄性矮10cm左右。

鬼狒鼻骨隆起,吻部突出,两颚粗壮,生有32颗牙齿,鼻孔朝前向下紧靠,手足均有5个指、趾,具扁平的指甲,都能直立起来。和山魈相比,鬼狒没有彩色的面部皮肤,除下唇为明亮的红色外,整个面部都是黑色,雄性下巴上有白色的胡子。因为臀部的血管密度增加,因此为红色,对于雄性,生殖器也是蓝色或紫色。

生活习性

活动

通常每个种群约20只鬼狒,通常由一只强壮的雄性统领,在食物充足时,种群甚至会超过100只。白天在地面活动,也上树睡觉或寻找食物。结群生活,每群有几个或50余个,领头的老雄猴力大且勇猛,牙齿长而尖锐,对各种敌害均具有威胁性。

交流

鬼狒间的交流主要通过声音、气味、毛发色彩三种方式。鬼狒与山魈胸部的气味腺所分泌的不同气味,可以作为标记分支;母亲与孩子,伴侣之间通常通过触觉交流,同类之间经常发出咕哝声和尖叫声,但这些声音的目的是不清楚,但可知这是鬼狒间最重要的交流方式。

食性

杂食性,以果类、昆虫及蛙、蜥蜴、鼠等为食。

繁殖方式

鬼狒为一夫一妻制,鬼狒出生高峰在12-4月份,雌性孕期168-179天,每胎产1仔,幼仔平均重约770克。性成熟大约3.5岁。人工饲养的鬼狒平均寿命为28岁,最高的寿命记录为46岁。

价值及其他

亚种分化

拉丁学名 中文名

1 Mandrillus leucophaeus leucophaeus 鬼狒指名亚种

2 Mandrillus leucophaeus poensis 鬼狒奥科岛亚种

3 Mandrillus leucophaeus mundamensis 鬼狒喀麦隆亚种

物种现状

非洲赤道地区热带雨林快速、严重的破坏以及人类捕猎的日益加剧,使得鬼狒在1986-2006年间数量下降了30%多,至2006年,在比奥科,数量已不足5000只。

保护级别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 2008年——濒危(EN)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Ⅰ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2838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