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鲷
0 赞数:0 #动物#
买购网原创图片,未经许可不能转载,版权声明 反馈
胡椒鲷,Plectorhinchus (Lacépède,1801),石鲈科胡椒鲷属的一属鱼类的统称。体长圆形、侧扁、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200~500克,背鳍一个、连续,有9~11棘、21~23软条、背部弓形隆起,背部狭窄。腹部较钝圆、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口端位。下颌略长于上颌,下颌腹面有三对小孔,中央一对无中央沟。尾鳍不分叉、浅月形。全体被小栉鳞。侧线下方鳞较大于上侧。腮盖上及后头部皆被鳞。背结鳍棘部有鳞鞘;各鳍鳍条基部被有细鳞、体上部蓝灰色,腹部黄白色,周身布满不规则的土黄色圆点,状似散落的胡椒,故得名。背鳍、腹鳍、臀鳍、尾鳍边缘黑灰色。
  • 中文学名: 胡椒鲷
  • 拉丁学名: Plectorhinchus (Lacépède,1801)
  • 别称: 胶钱,柏铁,斑加吉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硬骨鱼纲
  • 亚纲: 辐鳍亚纲
  • 目: 鲈形目
  • 亚目: 鲈亚目
  • 科: 石鲈科
  • 属: 胡椒鲷属
  • 分布区域: 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热带及亚热带的岩礁和珊瑚礁区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胡椒鲷,Plectorhinchus(Lacépède,1801),石鲈科胡椒鲷属的一属鱼类的统称。体长圆形、侧扁、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200~500克.背鳍一个、连续,有9~11棘、21~23软条、背部弓形隆起,背部狭窄。腹部较钝圆、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口端位。下颌略长于上颌,下颌腹面有三对小孔,中央一对无中央沟。尾鳍不分叉、浅月形。全体被小栉鳞。侧线下方鳞较大于上侧。腮盖上及后头部皆被鳞。背结鳍棘部有鳞鞘;各鳍鳍条基部被有细鳞、体上部蓝灰色,腹部黄白色,周身布满不规则的土黄色圆点,状似散落的胡椒,故得名。背鳍、腹鳍、臀鳍、尾鳍边缘黑灰色。

生长与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黄海均产,而以南海产量较丰,盛产于南海北部湾。

价值及其他

经济价值

该鱼肉质细嫩,经济价值高,是南方沿海优良养殖对象。网箱养殖,3厘米左右鱼苗当年可养到500克重。台湾人工繁殖已成功,可批量生产。福建等省也成功地进行了人工养殖。由于该鱼市场成鱼价值较高,养殖效益好,随着人工育苗的成功,养殖户越来越多。胡椒鲷肉质肥厚、肉味鲜美。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6476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