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职业大学是国家民政部直属的唯一一所本科层次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内务部民政干部学校,历经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六十多年的办学积淀,为民政系统培养和输送了上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和民政干部,被誉为“民政人才的摇篮”。
2024年5月,教育部批准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基础整合民政部教育科研资源设立民政职业大学,这是我国民政领域第一所本科层次高等学校。民政职业大学承担着为民政系统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民政干部培训、技能人才继续教育、民政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和民政领域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等重要职能。
学校现有大兴和燕郊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58.32亩,总建筑面积25.1万平米,馆藏纸质图书59万册,电子图书99.31万册。学校是北京市绿色校园,集现代化、智能化、园林化于一体,林木葱郁,楼群辉映,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园地。
学校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人才培养突出就业导向,学生就业率超过95%。近5年,在校生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竞赛一等奖65项。毕业生获得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技术能手、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学校实行开放式办学战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亟需的紧缺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的关键人才。
学校坚持特色办学、质量立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设了社会急需的本专科专业。学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护理、社会工作、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学前教育、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婚庆服务与管理等专业被认定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
学校联合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全国养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殡葬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康养与康复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婚姻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京冀康养市域产教联合体、京冀生命文化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产教融合高端平台,跨区域汇聚产教资源,推动产教全要素融合,拓展政行企校协同发展空间。
学校作为民政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依托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统筹规划布局干部培训、学历教育、科学研究、职业技能等级评价、“1+X”证书试点等,获批为“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级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北京基地”“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学院”“北京市职工继续教育基地”“人民康养人才基地”“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等十大教育培训基地。
1959年,内务部干部学校成立。
1983年12月,经民政部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
1995年5月,民政部成立民政部培训中心,与学院合署办公。
1997年9月,中国假肢矫形技术中等专业学校并入学院。
2007年4月,民政部成立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具体工作由学院负责。同年6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组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
2010年9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准,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中国假肢矫形培训中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整合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并加挂民政部培训中心牌子。
2015年,获批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单位、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行业试点单位。
2023年4月18日,福寿园国际集团旗下上海青浦礼济进修学院举行揭牌仪式,并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了国内首批两所现代殡葬产业学院。
2024年5月,教育部同意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民政职业大学,同时撤销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建制。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5月,请以官网为准!